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影 《特区经济》2011,(9):138-139
本文从对收入分配原则、政府干预作用、公有制地位等三个方面,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在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少有人把它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起来,甚至对它一直持批判态度。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发展中逐渐借鉴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不断实现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有不同的路径、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效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二者结合上最成功的范例。在此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认识市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两者关系如何,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市场社会主义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具有启示作用,因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是市场社会主义诸种思想和模式中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活力与制度保障.本文旨在突破经济学概念的西方范式,立足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功实践,提出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从市场经济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市场的概念、性质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提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经济.与此同时,提出开放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鲜...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 制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发挥作用的。价格是市场的核心,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因此,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市场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6.
孟斌 《北方经济》1993,(1):14-17
社会主义市场行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指一种经济体制或体系。社会主义市场行为是不同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所做所为,市场经济要求规范市场行为的走向,市场行为的走向又影响和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对社会主义市场行为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社会主义市场观同新自由主义市场观的分歧与争论。其主要表现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以及市场取向改革的指导思想等方面。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观,抵制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市场观。  相似文献   

8.
王玫 《山东经济》2006,22(2):9-13
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大辩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展开。在这次大辩论中产生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被称为“第五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它们从不同角度入手探讨了种种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截然不同的,用以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方案,这些方案为正在进行经济转轨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模式中提出的合理思想,可以供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过程中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拥有庞杂的理论体系,政府干预思想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政府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政府干预"缺位"与"越位"等问题依然严重,这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更好地落实"市场主导机制下的政府有限干预论"这一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怎样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就成为了我国各级政府今后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他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因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由于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而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实现“中国梦”等,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产生以来,经济伦理的反思一直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伦理道德反映并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经济伦理的支撑.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实现人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追求,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不仅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也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在谈话中,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是在对国际共运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作出深刻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这既解决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思 《老区建设》2013,(12):12-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其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计划为指导,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是新自由主义所说的“私有化、自由话、市场化”。然而,在经济改革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于此同时,“市场社会主义”学说被广为传诵,以期能丰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刘金生(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必须通过市场进行。既然有市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它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归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的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历了艰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坚决地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保持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指导中国经济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科学属性和市场经济模式的多样性、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的优劣三个问题进行了澄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不仅是检验各种经济学理论的试金石,也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有助于驱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迷雾和使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大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预想不到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市场经济是发达商品经济;要破除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确立社会主义可以引入市场经济的新观点;要确立市场经济为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把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广东经济学界长期研究商品经济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广东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对策建议。这部著作在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是有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20.
梁英 《理论观察》2007,(6):23-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压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