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了人才转型,对人力资本水平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1年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使人力资本水平得到提升,但是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减缓作用。因此,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注意协调区域内的平衡发展,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存在,甚至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基于吉林省2004-2020年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比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更为显著;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适配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错配则会产生阻碍;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没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与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相关,还取决于人力资本配置。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效率,进而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人力资本配置的不合理现象还比较突出,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垄断、不正当竞争、欺诈等现象有所抬头,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提升人力资本的德育素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本文在阐述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本道德素质教育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并以提高人力资本的整体道德素质为目标,分别从机构设置、人力资本培训以及激励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其结构的升级演变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视角,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探究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基于数字经济在经济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的特点,采用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更为明显。其政策含义是,应从单纯注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转向大力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以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通常能够反映经济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的转型往往起源于某一(些)产业的衰退或某一(些)产业的兴起,产业结构转型通常以产业集群产生为先兆。人力资本结构状况决定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状况。本文探讨了人力资本、产业集群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认为人力资本结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继而影响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当前正值实体经济同数字经济不断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深入探索黑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对于“振兴龙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存在的数字化转型微观活力欠缺、多元主体协同有待优化、创新氛围有待提升、人力资本相对匮乏等问题,提出提升数字化转型微观活力、夯实龙江地区数字支撑体系、培育龙江良好创新氛围、构建数字人才队伍等规划转型路径,以期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9.
加快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有利于拉动内需,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民工群体数量巨大,虽然他们被统计为城市居民,但由于消费模式单一、水平低下,与城市本地居民生活有非常大的差别。我国应加快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着力解决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问题;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加快农民工转型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汤金丽  张文 《商场现代化》2008,(11):370-371
中国在经济转型中,市场不能有效配制资源,需要政府发挥: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设施、扮演人力资本的开发者、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本的形成等职能作用,消除转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本已成为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解释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剖析了浙江传统文化理性的九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原因,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对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奥秘给出了一种理论诠释,同时也喻示了中国不同区域现代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文化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量了浙江省1978-2004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基于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视角,建立包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的不同类型生产函数模型,探讨各种生产要素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浙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三种类型生产函数的回归分析,及其各支撑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国民素质的综合体现,人力资本积累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教育发展中人力资本积累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转变思想和加强对教育行政主体的监督方面提出了教育发展中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小觑,相关研究表明,资本和劳动力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因素的比较研究,找出了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对浙江省和江苏省1995~2007年间的实证研究,进行两省的比较分析。首先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讨论变量间合理的关系,并依次应用C-D生产函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算江、浙两省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江、浙两省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制度借助于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样化,金融结构的调整和改革,金融的业务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生存和发展,银行作为盈利性的企业,必定要在自身的经营方式和结构上进行具有创新性的重组和调整,这样,银行资本的市场运作必定也会受到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涵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关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越来越被学术界所认识。在已有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的内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指出人力资本所具有的资产属性和价值增值属性,这对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五大失衡问题:一是储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倚重第二产业;三是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四是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协调;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文章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转方式、调结构内涵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矛盾积累而有所扩展;第二,转方式、调结构,就要适当放缓经济增速;第三,主要着力于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推动转方式、调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内外资互动融合:浙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其引进外资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内资强,外资弱”的“内外资二元结构”阻碍着浙江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浙江的内外资运行状况,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内外资互动融合,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presents an econometrically estimated model where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a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It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s in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on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ppreciable negative effects on both fertility and infant mortality, hence, have negligible net effects on population in human capital expenditures per capita which implies a deteriorating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