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散件期刊分发是报刊发行内部处理的一大难题 所谓散件报刊,是指邮政部门对邮发报刊中不够直封标准而采取经转、汇封发运的零星报刊。按照邮政部门的规定,期刊的封发标准有两种:凡是直封单位的期刊订阅数捆高超过30厘米的一律直封;捆高不足30厘米的,经过捆扎或卷成卷子后汇封装袋,发往各省指定转口局进行再次分拣,发往订销局。这部分期刊卷(小捆)就被称为散件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报刊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由于各地积极发展报刊零售业务以及其他原因,邮发报刊的订阅份数在逐年下降,散件报刊的数量却有所…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报刊分发处理系统南京邮政设计所程利锋,许兴盛报刊分发是报刊发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邮件处理中心(或较大的支局所)将报刊分发到各支局(或路向)时,基本是手工分发。这种作业方式易受各种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效率低,易出差错,...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邮件的传递,减少省会市局分发部门的压力,邮总于1986年对全国邮件直封关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直封关系使省会市局工作压力得以减轻,但被定为转口局的中等城市局的业务量,设备和人员却相应增加,群  相似文献   

4.
国家局信息     
《中国邮政》2005,(9):6-6
西南.西北物流集散网开通;属邮政责任的投诉大幅下降;国家局修订省际报刊直封局名;国家局强化名址库专项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报刊短缺历来是报刊发行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内蒙区赤峰市邮电局经反复摸索、实践,采用“纵横控制、标准化作业”,使报刊短缺明显减少。该局1991年一季度分发报刊1034万份,比1990年同期多分发172万份。而接收的报刊短缺验单却由同期的468份下降到96份。 经分析:报刊短缺的主要原因发生在分发的处理程序中。因此,改进分发处理程序是控制报刊短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以后,邮区中心局取代县局成为邮政网中的基本分发单元。在一个邮区之内,中心局与支局(所)建立直封关系,县局的分拣封发功能被取消或弱化,邮件分发单元从过去的县局改为邮区中心局,提高了邮件分发过程的集中程度,为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但我们在推行邮区中心局体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一个邮区内支局(所)众多,尤其是辖多个地(市)的邮区中心局,如果中心局与全部收投点建立直封关系,将会带来诸如格口不足、小袋过多等问题。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不同层次的邮政网应有不同的基本分发单元,全国网以邮…  相似文献   

7.
报刊发行省际间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谈邮政总局陈晓薇毛端平“报刊发行省际间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以下简称“省际网”)是邮政总局于1991年2月正式立项的科研项目,其建设目标是:在各省之间建立起全国报刊发行网,实现省际间报刊发行要数、结算、统计、公函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邮发合一”以来,通过生产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基本上形成了按制签、贴签、写袋牌,然后按袋牌发报纸的作业处理程序。并列入了现行的《报刊发行业务处理规则》中,要求每个标签不论是整数或尾数,都必须清楚地填写(或微机打印)接收局名、报刊代号、报刊名称、份数、寄达局名等,并规定以此标签作为报刊分发、运输等环节之间交接的依据。无可否认,这种方式对确保整个报刊发行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发行质量,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邮发报刊种类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发行数量大的报刊,每个订销局或直封点,少则制标签几个,多则几…  相似文献   

9.
一、报刊分发集中邮区中心局处理的试点工作 随着邮区中心局体制的深入推行,信函、印刷品、包裹都已集中到邮区中心局处理,基本达到了减少经转环节、加快传递速度、降低成本、减员增效的预期目标。那么在邮递类业务中占很大比重的报刊是否也应该集中邮区中心局处理,成为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以内蒙古为例,目前全区的报刊分发功能仍保留在旗县局,影响了邮区中心局业务功能的完善和全网规模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旗县局的分发人员、生产场地等不能完全取消,而中心局的业务量却不饱满,全网经济效益仍有提高的潜力;另一方面,旗…  相似文献   

10.
报刊发行是邮政企业的一项主要业务,它具有邮政业务的共性,即是全程全网的联合劳动。从邮局接办报刊发行进行宣传推广开始,经过收订、要数、汇总、付印、结算等一系列手续。再把印好的报刊。通过发报刊局的分发、运输,一直到订销局的分发、投递、零售等于段传送到广大读者手中,需要发行部门、邮  相似文献   

11.
邮政独立运行以来,河南邮政的收投体制改革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99年进行的“收投合一”体制改革,即把报刊收订与邮件报刊投递合二为一,分配办法没有大的调整;第二次是2002年,对分配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关手续费计提标准按“通信企业规范代办手续费的若干规定”执行;第三次是2004年进行的收投专业定员和分配的机制创新,即在科学定员的基础上,实行报酬与报刊流转额挂钩考核的激励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付轩 《中国邮政》2011,(4):42-43
商函是一种媒介,和其他媒介一样,具有"双重市场"属性——一个市场是受众市场,另一个市场是客户市场。直邮和其他大众媒介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媒介物质不是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牌等,而是人。媒介终端是广大的工作在第一线的邮递员,流通渠道是分发岗位的各级工作人员。这种媒介渠道是固定的、极广众的,同时又是一对一的、极有效率的。——上海师范大学广告学系副教授李名亮  相似文献   

13.
马成  王凡 《中国邮政》2003,(9):34-35
当前,我国邮政通信网实行邮区中心局体制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了逐步调整和完善的阶段。邮区中心局的数量逐渐在减少,其邮件处理及业务功能进一步集中到高一级中心局,以期充分发挥高一级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一流的技术设备及先进的生产流程处理邮件的效能。也正是由于中心局业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目前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因中心局经转范围的扩大、直封局(所)众多,造成邮件封发格口不足、小袋邮件过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有人提出重新确立县局的分拣封发功能,以解决进口分支机构较多的难题。但我们认为,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发展下,…  相似文献   

14.
杨文琴 《中国邮政》2013,(11):62-63
2013年10月10日早上7:30,当安徽省合肥市的许多市民还奔波在上班路上的时候,合肥邮政收投服务分局三孝口投递站的作业大厅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37个报刊分发格口前,投递员们快速点数,熟练分发,一摞摞还带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在她们手中不停地上下翻飞。  相似文献   

15.
张俊山  刘岩 《中国邮政》1998,(11):26-27
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邮政管理和作业组织的方方面面,报刊发行业务既是邮政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邮政的一项主要业务,而且报刊发行还是我国邮政运输网和城乡投递网的组织基础。随着邮区中心局体制的推行,报刊分发的组织管理同邮...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间平信直封投递局弊大于利──与刘建军同志商榷重庆市邮政科学研究所张晓春《中国邮政》1996年第7期发表了刘建军同志《在大城市试行平信直封投递局分发方式的探讨》一文,提出在大城市间实行平信直封投递局可以充分利用信函分拣机的功能,减少寄达局进口信函...  相似文献   

17.
40年来,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邮政通信有了较大的发展,尤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邮政业务大幅度增长。据统计浙江省1978年至1987年十年间,出口函件增长2.4倍,出口包件增长2倍,订销报刊累计份数增长1.5倍。十年增长量相当1949年至1977年28年增长量的2倍。由于业务量的大幅度增长,原订的邮件分发体制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分发单元过于分散,经转层次多,经转关系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如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县,收寄函件量大,面又遍及全国,当时规定直封到县,因受场地、设备等条件限制,有的局要经过8次分拣才能分发到县。  相似文献   

18.
从9月1日开始,全国邮政大网普通邮件(报刊除外)分拣封发关系再次进行调整。记者从国家邮政局网路运行部得到的消息说,这是近几年来全网进行的第三次调整。中国邮政在1998年、2000年曾两次对全网实施邮件分拣封发关系调整,弱化了县局分拣封发功能,初步形成了以邮区中心局为基本封发单元的封发体系,并按直封标准核定三级邮区中心局出口邮件封发格口,初步实现了出口邮件的适度集中。几年来,各级邮区中心局业务功能逐步到位,邮件处理中心陆续建成,邮件三状化、容器化改革顺利实施。那么,为什么又要进行调整?此次调整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这…  相似文献   

19.
订户长期离开原址 ,所订报刊一般作退订处理。本省范围内也可根据订户要求办理改寄 ;省际间、省局与中心局间、中心局与中心局间一律不办理改寄。部队不论本省、外省 ,均不办理改寄 ,作退订处理 ,未退报刊交留守处收转。一、改寄处理的一般规定1.报刊改寄从来得及减数的一期起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邮政研究》2003,19(3):19-20
章介绍了通过研制开发与实践,在北京市内报纸分发处理的日报早投环节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传输与处理,改变了北京市内报纸分发处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优化了日报早投早售作业组织与生产流程,提早了日报及畅销期报上市时限,增加了邮发报刊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