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DEA方法对中国境内16家财险公司2006--2008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形态分别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相比外资公司,中资公司在规模效率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所占的优势则不太明显。最后,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注中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对创新性效率的影响,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提出假设,采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计算中国19个代表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变化趋势,测算其整体创新效率。进一步将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通过观察分解变量值揭示行业差异。结果表明:研发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上升,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降低;生产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下降,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景保峰 《技术经济》2011,30(9):104-113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取4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对2005—2009年我国22家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分为港口类和运输类)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动态测算。结果表明:2005—2009年我国22家物流公司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9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最低,该下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下降造成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比较低,但呈增长态势;运输类公司的技术效率大于港口类公司,但技术效率年均增长幅度的情况恰好相反;与长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相比,位于环渤海地区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最高,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潜力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苗敬毅  蔡呈伟 《技术经济》2012,31(7):55-58,103
首先运用Tobit-DE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10年我国22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水平较高、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然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除劳动、资本外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其他因素以及产生该影响的可能原因。回归结果显示:在通过回归分析所筛选出的5个解释能力最强的财务指标中,管理费用率和债务资本比率对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销售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市盈率对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秀玲 《技术经济》2012,31(7):40-46
利用2005—2010年我国7个行业40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R&D资本投入和R&D劳动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正效应,其中R&D劳动投入的正效应更大;上市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较小,具有增长趋势和收敛性;上市公司的技术装备利用率、资本密集度、国际化水平、国有股比例和公司规模对其专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产保险业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现代财经》2006,26(5):22-25,67
据中国财产保险公司1999年-2003年相关数据统计,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各家公司的技术效率的测度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5年内综合技术效率呈锯齿形渡动,极不稳定。在对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后发现,投入要素用拥挤测度和纯技术效率值比较接近生产前沿面,且规模效率值的变化是造成综合技术效益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万燕鸣 《技术经济》2011,30(2):51-56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2002—2008年中国钢铁行业23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效率偏低,规模不经济问题较普遍,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差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钢铁行业还存在投入拥挤问题;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企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时间区间内先降后升——这与整个行业2002—2008年盈利水平相一致。最后提出,中国钢铁行业应改善企业的规模效益、重视技术进步、走集约式发展的道路,以促进行业由大转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玲玲  孟令杰 《技术经济》2011,30(8):100-105
基于2006—200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6—2009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4.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6%,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2.7%,技术进步已失去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性优势地位;我国工业发展需注重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否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际分割的产业效率损失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顺林 《经济地理》2006,26(1):16-19
根据技术效率分析框架,提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概念,并将其分解为综合纯技术效率、综合规模效率和区际技术效率,通过对区际分割对化学工业的产业效率损失的测算,发现与2002年相比较,我国2003年化学工业产业的区际技术效率损失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旅游公司运营动态效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旅游业中的10家上市公司为代表,将其2005-2008年的经营数据作为指标值进行DEA计算,分析各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与产出松弛量以及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可以发现,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不高,并且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应从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现有资源的管理等方面提高中国旅游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产出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任娟 《技术经济》2011,30(5):69-76
将IT投资作为投入要素和企业特征变量,基于SFA模型和DEA-Tobit模型分别构造了6个模型,以2004—2008年我国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就IT投资对我国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SFA和DEA在测算技术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生产率悖论"仍然存在;两种视角下测得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差异,且在SFA中,作为企业特征变量的IT投资的影响大于其作为生产要素的影响,这在DEA中情况正好相反;企业规模与技术效率正相关,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企业年限与技术效率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技术效率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33家环保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主营业务分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2007-2009年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发现我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水平不高、技术水平偏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徐宏峰 《经济管理》2007,(18):45-50
本文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Merton期权模型对2001~2003年ST公司和相应配对公司危机发生之前的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进行了研究。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的logistic危机预警模型能更明显提高模型的危机判断正确率。危机发生前第3个年份,财务比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考虑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后,危机公司的区别正确率为76.8%,提高了378%。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业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远飞 《技术经济》2011,30(3):58-63
基于C-D生产函数,对我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1—2008年期间我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率较低,且波动性很大;我国汽车业技术要素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也呈现不稳定性。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贡献率的这种特征可以解释我国汽车产业运行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邹文杰  张文刚 《技术经济》2013,32(1):31-34,50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了2000—2010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转化效率,并分析了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政府扶持力度和技术改造能力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研发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转化效率呈稳步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仍较低;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以及技术改造能力对研发转化效率的影响显著,而政府扶持力度对研发转化效率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研发转化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行业。本文运用DEA方法对2007-2010年间13家上市石油化工企业的静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2007-2010年间11家上市石油化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的退步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合理控制规模、加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多因素回归的方法,以技术效率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企业股份制改造、募股上市以及股权结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对公司效率有显著影响,股份制改造和股权结构对企业效率却没有明显作用。但是,股东性质可能是左右股权结构对公司效率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