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作者较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商品的内在属性和社会主义技术市场的特点。作者指出,技术转化为商品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性质决定的,而技术市场则是技术商品化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开放技术市场对落实“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推动技术进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以及打入国际技术市场都有重大现实意义。作者论述了专利权、专利制度的内容及其发展的过程,认为实行专利制度是发展技术商品、繁荣技术市场的必由之路。作者在最后简单地综合概括了技术商品、技术市场和专利制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市场由三部分构成: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资本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市场机制大链条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同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的观点进行商榷。文章首先阐明了作者领会的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三个基本点。其次,探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按劳分配的关系。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是许多规律特别是按劳分配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着分配过程,要通过两个层次的劳动计量来完成按劳分配。但是,不能把第一个层次的劳动计量看作等价交换过程,完全由价值规律支配。再次。针对有些文章认为在商品经济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相通的说法,着重分析了两者的区别,说明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制度,不容混淆。最后,作者从研究分配问题的方法论上提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指出有些文章否定按劳分配,同方法论上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市场对各种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以提高其利用效率。这里的资源除了土地、自然资源、技术、信息、各种物质产品之外,还有具有决定意义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工程——市场体系时,不能把劳动力市场排除在外。若建立劳动力市场,必须逾越“劳动力不是商品”的障碍。 之所以人们在承认了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是商品的时候,而拒不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自从社会主义理想问世之日起,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科学社会主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商品视为异物,在各自理想社会里并未给商品留有位置,尤其是对劳动力作为商品更持否定态度。而且把劳动力不是商品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对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影响,阐述了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缺陷及其修复机制。文章认为,国有企业所依托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和就业政策的制度性特征,是造成目前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难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牺牲效率为代价而过多地使用被动的失业政策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应从修复内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入手,打通内外部劳动力市场,配套使用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政策,才是减少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向市场的大转换。在这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不仅在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与增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土地市场逐步形成,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的一般规定性。同时,土地还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具有区别一般商品市场的明显特征。一、土地市场的特性是由土地特点决定的1、交易实体的非转移性一般市场交换表现为商品实体的运动,而土地在交易过程中,由…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和性质问题如何清除斯大林的经济思想中的错误部分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家所有制中存在着企业集体所有制因素,因而存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从而使国有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斯大林的“两种公有制并存决定论”则排斥国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原理,因而是错误的;消费资料成为商品的“按劳分配决定论”,在理论上、逻辑上均不能成立。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两个部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特点,不能照搬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互助合作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计划和竞争是对立物的论断,而应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之间等价交换和竞争关系的一面,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一面,以及重视价值规律的一面。作者指出,应运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抛弃斯大林排斥商品经济的思想影响,实现经济学教学的革命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实践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等几个重要方面,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我们党作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的概念,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包含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两重含义。作者分析了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方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是进行改革的理论依据。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的,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以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作者提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是个自然成长过程,重要的不是具体算定实现时日,而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不少煤炭企业相继建立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由于起步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普遍处于萌芽初创阶段,与其它生产要素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显得缓慢、滞后,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针对部分煤炭企业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已经建立或将要建立的劳动力市场,应借鉴社会上劳动力市场的经验,兴利除弊,逐步形成组织严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运行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按劳分配原则的马克思原设想与我国过去的实践相比较的基础上,集中地论证了企业职工工资同企业经营成果挂钩作为一种新的分配模式,对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作者列举了新模式的十大发展。作者认为,新模式把按劳分配分作两个层次进行,突破了旧模式中国家直接对个人分配、工资分配顺序、劳动量计量、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等理论,并在按劳分配中引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作者还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上论证了新模式不仅不违背按劳分配的原理,而且是与从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是对按劳分配原理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扬在《开发》1986年1期发表文章《论横向经济联系及横向资金市场的开发》。作者认为,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实质就是发展商品生产,其内容是建立由产品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则是由消耗在商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工人的工资和利润三部分构成的,而无论在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增值的(生产出来的),是在流通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商品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正确地阐明社会主义工资的职能,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工资理论、推进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提出,社会主义工资具有两个职能:经济职能(基本职能),即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社会职能(辅助性职能),即根据本国的国情,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特点、经营管理的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使工资有限度地偏离按劳分配这条“中线”,以协调各类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作者不同意那种把“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视为社会主义工资职能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把工资的职能和社会保险的职能混淆了,这既不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工资制度,也不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同平均主义在消费品分配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劳动者劳动报酬存在的差别。平均主义观点的实质是反对按劳分配,要求建立某种符合小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分配方式,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平均主义曾经是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后还常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这是因为一直存在着产生平均主义思潮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直接交换,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才能得到贯彻,劳动报酬的数量也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由此就出现了劳动报酬上的差别。这种以劳动作为依据而产生的差别不是“贫穷悬殊”,也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作者还指出,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自然时间分配,把按劳分配原则同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等同起来,都是不对的。 本文还专门分析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认为,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既要体现按劳分配,又要有利于保持杜会公仆的本色。  相似文献   

15.
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文章作者在阐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略地分析了劳动力资源的构成、特征及其数量、质量的制约因素。作者认为,有适度的劳动力资源,并制定劳动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1)劳动力是有生命的资源,不仅是被开发的对象,也是自我开发的主体;(2)开发条件复杂,社会环境对其开发影响极大;(3)开发效果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程度;(4)开发的时间性和连续性。作者认为,劳动力资源的拥有程度和开发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资源率及其利用率来表示;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受人口总量、人口年龄构成及性别构成的制约;而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则受人均生活消费资料量及其构成、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民主法制和工资等制度的制约,作者分别作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审计诞生以来,内部审计就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审计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审计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由现代企业中各种内部控制所构成的,对其可定义为:现代企业利用企业内部的领导、各职能部门和职工之间在处理各项业务时,因分工而产生的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关系.制定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手续和程序等。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所形成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一德撰文(见《经济研究资料》1986年第1期《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指出,开放劳动力市场不等于劳动力就是商品。 他认为,市场是交换的场所,交换有商品交换与非商品交换之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消亡了,但是产品交换将得到充分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有许多交换关系,都是非商品性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与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建立虽然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决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特定条件所决定的劳动力价值规律,偏离这个客观经济规律,就会步入歧途.按劳分配这一规律被人们认识以后,怎样才能贯彻执行得当,这是人们所关注的事.对此,我国几十年的实践,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教训.目前,虽然工资分配的形式很多,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