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文陆 《经济师》2006,(7):282-282
文章论述了金融诈骗犯罪的危害性及其特征,探讨金融诈骗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避限性,提出防范金融犯罪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郝玲 《时代经贸》2007,5(12Z):214-215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拟从待犯罪化的犯罪与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两个方面浅谈了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规制,并主要针对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从刑法谦抑性的视角及自由主义的启示来论述其非犯罪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阶段,各个行业经济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局势,这为金融产业创造了有利的运转空间.国内经济尚处于优化调整的初级阶段,许多经济决策与管控方案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使得金融业经济决策方案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洗钱是银行比较多见的犯罪行为之一,洗钱犯罪不仅破坏了金融业的稳定性,也对银行及客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分析了洗钱犯罪的危害性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朱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55-257
黑社会组织犯罪有着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黑社会组织犯罪同贩毒、恐怖主义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刑警组织打击和防控的重点。我国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产生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犯罪亚文化等条件和原因,有其产生因素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金融犯罪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经济论坛》2004,(8):102-105
金融犯罪的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金融犯罪进行类型划分,即根据金融犯罪的某些特殊属性,将金融犯罪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金融犯罪的分类问题,是研究金融犯罪的一个基本问题。对金融犯罪进行正确的分类,有助于揭示金融犯罪的实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金融犯罪的惩处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金融犯罪是犯罪人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金融犯罪是一种较典型的“理性犯罪”,犯罪人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当实施犯罪行为的净收益增加,会带来犯罪人总效用的增加时,一个人犯罪的可能性相当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或净收益,受犯罪人个人因素与外部条件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金融犯罪行为的净收益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犯罪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明星 《财经科学》2008,(1):F0003-F0003
20世纪9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听说过"洗钱"这个说法.而现在,在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当"洗钱"与贪污、毒品、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反洗钱对遏制犯罪、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由Masciandaro.D.主编、周凯等译的<全球金融犯罪>一书为关注洗钱和国际金融犯罪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前沿性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屹 《经济师》2014,(2):66-67
文章通过金融诈骗犯罪案件的剖析,论述了金融诈骗犯罪的含义、构成要件、犯罪原因,提出了防范金融诈骗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正  刘钦 《时代经贸》2007,(5Z):168-16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引渡,首先要解决的是“政治犯”的界定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国际性刑事犯罪,而不是政治犯罪。国际社会正努力将恐怖主义罪行“非政治化”。因此,其罪犯的引渡问题也成了当今司法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后来必然是金融的全球化,随之而来的则是金融犯罪的全球化趋势。为此,及早研究和解决金融犯罪的国际化是我们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论述了金融犯罪国际化的特征,分析了我国金融犯罪国际化的一些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焦晋军 《经济师》2008,(1):265-265
文章通过对目前涉及金融领域的经济犯罪现象进行深刻剖析和个案研究.从金融犯罪表现、金融案件特点、金融犯罪成因、防范措施及我国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律条款等方面,试图总结出打击和预防金融犯罪的有效办法,旨在为指导、促进和提高金融犯罪防范技能,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文化的引进,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日趋严重,而且犯罪年龄日趋下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杨行 《时代经贸》2012,(2):20-21
单位犯罪是一个独特的名词,于1997年在修订后的刑法中出现,但刑法中并未就其概念明确定义,一般理解为经过一定的程序设立或成立的一个组织或团体,包括法人组织和不具备法人资格(非法人)的组织的犯罪行为。而在具体的量刑处罚上,单位犯罪的量刑等级,要明显低于自然人的量刑等级。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有效打击犯罪,只有对单位犯罪的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加重处罚,才能有效遏制犯罪、震慑犯罪。  相似文献   

14.
侯大立 《江南论坛》2003,(12):25-26
金融犯罪通常指《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的金融诈骗罪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中的骗购外汇罪,共涉及34个罪名。由于金融犯罪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在办案中也遇到了一些法律适用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潘永涓 《时代经贸》2007,(4Z):160-161
女性犯罪从来不是一种陌生的现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与社会文化的剧烈动荡,女性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己逐步提高,女性也逐渐摆脱过去依赖于男性的依附性人格,成为社会主体,但同时,女性犯罪也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且不可忽视的话题。本文从女性与社会的角度,探究女性犯罪的种种原因,并就防止女性犯罪率的继续攀升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国家是国际法中的责任主体,只要违背国际社会义务,触犯国际法,理当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法人"实体,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具有犯罪的意图和能力,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确立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入手,探讨新时期下我国刑法的犯罪化的任务和非犯罪化的使命,指出未来刑法将循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双向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8.
是否应将“性贿赂”入罪,纳入到刑法的调整范围内是存在争议的。准确定义性贿赂的概念,把握其表现形式,以此为基础,从性贿赂的危害性、调查取证方面的特殊性等方面探讨性贿赂是否应当犯罪化,有助于该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主人,是整个民族的希望,他们行为的良莠关系整个社会的前途。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青少年自己和家庭,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如今"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处于经济体制重大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危害性逐年增大,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探索青少年犯罪现状以及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宁  甘家武 《经济师》2007,(1):105-106
税收犯罪危害巨大,不仅会使国家税收收入大量流失,而且会严重地破坏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文章通过对税收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遏制和预防税收犯罪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