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震 《大陆桥视野》2014,(10):117-1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应运而生”。面对日益严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为一位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随波逐流,还是要极力抵制这种不良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了新闻媒介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日益严重的娱乐化现象,维持媒介正常秩序,积极主张新闻改革,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从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新闻娱乐化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并概括了当今社会新闻娱乐化的体现。新闻娱乐化之所以诞生于消费社会与其三种逻辑模式直接相关: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逻辑已由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变为消费其附加意义;消费社会的媒体秉承的是商业逻辑,企图通过最低的成本争取最广的受众,最终赚取最多的利润、该社会的种种特征放大了媒体的娱乐功能,媒体所塑造的拟态环境更加虚幻,从而使受众在体验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弥补。同时,新闻娱乐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两大趋势,其一为硬新闻数量减少,其二为硬新闻软化处理。另外,新闻娱乐化加速了媒体内容同质化,对培养受众独立思考能力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京光线传媒公司制作的国内第一档娱乐新闻节目《娱乐现场》为个案,涉及了娱乐新闻的嬗变轨迹,对娱乐新闻与文化新闻的区别加以分析,并对电视娱乐新闻节目的关键性元素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4.
季梦婷 《经贸实践》2016,(7):298-299
新闻娱乐化现象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中国目前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背景和成因,针对其出现的伦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推动我国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所出现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及其负面效应的分析,使人们对这一现象有一清醒地认识。并希望通过政府、媒体和受众共同的努力来还新闻以本来面貌,让媒体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公器。  相似文献   

6.
袁文英  石成全 《时代经贸》2007,(5Z):157-157
近年来,气象新闻由原来的天气信息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强档,对于这个新兴的新闻栏目,并不会因为其先天的信息优势,而毅然“素面朝天”。面对日益挑剔的受众,以娱乐的形式向受众传播天气信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娱乐化路线,形式各异的气象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露面。当然,低级而拙劣的娱乐固然让受众大倒胃口,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迎合受众人群需求,气象新闻节目就必须采取争夺注意力。而真正的娱乐化传播模式也正是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是媒体所应追寻的,那么,气象新闻到底该不该“变脸”?怎样才能让受众接受,虽然众口难调,但笔者也想就此发表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7.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精神,人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 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大变迁驱动着与休闲娱乐相关的产业如观光农业、工业观光旅游、体育产业、网上娱乐、时代电影应运而生,这些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娱乐经济的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娱乐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相似文献   

9.
王全领 《经济论坛》2000,(24):29-29
一、从新闻传播事业到新闻传播产业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都是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转,而它们的存在目的似乎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经过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新闻传播媒介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以及自身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闻广告业的迅速崛起使新闻传播媒介不再是在经济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粹的舆论工具,而是能够同时大量创收的经济实体。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社会对信息、文化知识、娱乐等方面产生巨大的需求,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精神食粮的主要提…  相似文献   

10.
媒介娱乐化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选秀类电视娱乐节目的风起云涌,以及电视新闻普遍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媒介娱乐化现象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们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下剖析媒介娱乐化,有助于人们深入地把握媒介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雨 《时代经贸》2013,(20):180-180
媒介娱乐化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选秀类电视娱乐节目的风起云涌,以及电视新闻普遍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媒介娱乐化现象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们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下剖析媒介娱乐化,有助于人们深入地把握媒介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的 ,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 ,其本身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 ,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 ,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 ,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王帅帅 《新经济》2010,(6):60-63
在中国,“新闻集团”太过昂贵,所以没有一家电视台可以称作媒体帝国。同样在中国,“娱乐集团”太过泛滥,所有省级卫视都可能成为一个娱乐大亨。但目前,唯一可以称作娱乐帝国的,只有一家电视台,那就是湖南卫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消遣娱乐”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在人们的闲暇时间里,它却受到普遍欢迎。一个社会的消遣娱乐方式同该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它是社会文化的窗口,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晴雨表,是人们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种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西方各种新型教育理念的传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既有授课效率的提高,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中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文章就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要避免把学生作为"上帝"的市场化倾向和避免让学生过多地自主掌控课堂时间的两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朱达林 《江南论坛》2000,(4):42-42,44
目前,法制新闻业已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它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官司也日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因此.自觉学好法律,努力增强法律意识,尽力避免新闻官司,是摆在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综观新闻媒体的新闻官司,从新闻媒体本身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侵害法人及公民名誉权。根据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相似文献   

17.
李扬 《江南论坛》2003,(5):50-51
近年来新闻界最醒豁的一个事实就是:全国许多地区的报业竞争风起云涌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短兵见刃的比拼越来越多而透过报业大战的烟幕,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价格大战”还是“改版风潮”,各家媒体均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新闻质量的注意力与着力点主要放在了社会新闻这一块:刊载社会新闻的版面扩张了,辟出的社会新闻专栏固定了,着笔社会新闻的品种多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面拓展了,第一时间抢社会新闻的意识和手段更新了,等等。社会新闻受到如此重视以及它在版面结构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似乎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社会新闻究竟写什么和到…  相似文献   

18.
董生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7-268
隐私是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意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娱乐明星的隐私权,区别于其他公众物,他们的知名度来源上有所区别,不含有公权力的色彩。试从娱乐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特殊性,对娱乐明星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闻编辑工作的价值是对新闻传播的设计和艺术加工,在进行新闻信息统合与“把关”之后进行新闻传播,新闻的传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传播,因此文化传播作为新闻编辑的一大主要特性,同时新闻编辑的特点也决定和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性质,两者互相联系且互相作用,本文从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入手,浅述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许杰兰  王亮 《经济地理》2011,(7):1213-1218,1225
RBD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分析城市的娱乐休闲消费行为,是合理规划建设RBD的重要途径。采用理论演绎法和现象归纳法得出生活形态、娱乐休闲态度、娱乐休闲行为、娱乐休闲场所选择的影响因素等变量体系,以长沙市RBD区域为调查对象,用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获得基础数据,对生活形态和娱乐休闲态度进行聚类回归分析得到消费者类群,结合娱乐休闲消费行为进行类群命名;对娱乐休闲场所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主要因子,与消费者类群进行对应分析揭示对应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RBD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