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利益的冲突和观念的撞击,人们普遍感到精神焦虑、浮躁难安,甚至缺失了信仰和道德。生活的不安全感和前途的不确定性,迫使人们去寻求规则的支持,法律往往被绕开,道德在不断滑落,我国公民法律信仰危机正在蔓延。文章对我国公民法律信仰危机的根源展开了相应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加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牢固其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公民对法律的价值进行体验是我国公民形成法律信仰的必要内在途径。法律价值体验过程包括法律价值感受、法律价值体认、法律价值认同三个基本环节。从法律价值体验的阶段性来看,这一过程又依次呈现为公民产生法律信任、法律信赖、法律信念、法律信仰四个不断增进法律价值信服感的阶段。由于法律信仰是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意志等精神要素和法律行为要素全面沟通与整合的产物,我们要促进公民形成法律信仰,就必须让他们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诸方式对法律价值进行全身心的综合体验。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培育过程,不仅需要主体条件,还需要客体条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核心,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实现全社会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要求做到执政党依法执政,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控制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改革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和公正;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培育和建立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8.
法律对带有强烈伦理道德色彩的婚姻家庭关系这种情感世界的行为的介入必须有一个"度",必须讲究立法技巧,法律与道德必须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以便携手并进,优势互补.大力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大搞精神文明建设,才是根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写入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法治思维本质上属于简单思维,与人治思维相比具有规则优于道德教化、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等四大基本特征。影响法治思维的消极因素有其历史根源与现实因素,也与思维的逻辑缺陷有关。为养成法治思维,领导干部要树立公民意识与法治信仰、养成良好的用法守法习惯、遵循法律推理基本规律、积极回应公民权利诉求、善于吸取成功法治经验等。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需要对全体公民进行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诚信教育。诚信是道德、法制的基础,诚信缺失是道德沦丧、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以公民的诚信理念教育要先于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法规的教育。只有人们心中树立起诚信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维护社会法制的尊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的成功构建,不仅取决于健全的法律体系,更依赖于法治精神对普通大众的广泛渗透。远观世界法治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没有法治精神的滋润,良好的法律,设计精良的制度也会走样甚至形同虚设。近视我国法治建设现状,我国的法治建设最缺乏的也就是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我们就必须培育法治社会所必需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人类、人性的思想,是对人类命运与归宿、苦难与解脱、理想与信念等生存行为及意义的思考与判断。而语文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有着其重要的作用,若教育得当,是有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人文精神的种子的。那么,就有必要探讨在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仔细研究如何结合语文课程改革,从抓好语文教学过程出发,在课堂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和审美教育,进而继承民族优秀道德精神文化,张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小公司法律文化是公司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国许多小公司,法律文化建设相当薄弱,中小公司法律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调适功能和幅射功能。中小公司法律文化模式,是中小公司内在的公司法律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适应中小公司有效治理的要求,公司法律文化的构建,可以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中小公司有效治理的法律文化模式构建应从以下方面把握:提炼法治精神;实施名牌战略;确保经营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人为本;增强管理的非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内容,道德素养是法律执行的前提,道德教育是法律实施的基础.因此,应该从立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逐步构建法治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诚信原则十分活跃,它既是商业道德又是法律原则,尤其是法律化的诚信,其本质是一种为寻求市场利益公平的法律伦理,具有道德和法律双重调节功能,是维护市场机制良性运转的缓冲器和调节剂,而且也推动着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内1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科学信仰、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问题,主要表现为信仰的多元化、世俗化、非理性化及信仰迷失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信仰事关重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信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