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委托——代理双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激励经营者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追求目标相统一。然而,由于企业股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状况并不相同,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偏重于履行监督职能,而民营上市公司则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对股权激励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中的一种重要的激励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并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也纷纷引入股权激励制度,其目的是对经营者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在对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提出了我国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旨在能使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更好的为我国上市公司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4——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在抑制经营者为增加自身效用而进行盈余管理方面失效,经营者持股比例低或股权激励不足并不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回顾了国有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政策变迁,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法律依据、实施程序及披露、会计处理、纳税事宜等制度环境进行了初步探析,最后对国有控股上市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法律环境进行了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涛  王惠景 《会计之友》2018,(1):101-107
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比较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不同效果,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结合股权性质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影响的不同。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效果要优于股票期权激励,且这种效果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终极所有者控制的现象,终极所有者的现金流权与股权激励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与股权激励绩效显著负相关,当终极所有者为国有身份时,公司取得的股权激励绩效更好,验证了国有终极所有者的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方式,日益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上市公司中的伊利与万科为实例,分析经济时期和自身条件这两大因素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尝试建立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因素的坐标模型,进而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就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本文就国内外研究发表的股权激励的文献为样本,分析了国内外股权激励的现状。从影响股权激励机制的因素、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的有效性、股权激励的相关模式、股权激励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股权激励相关方法等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30):3-5
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制度已成为上市公司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2016年7月13日,证监会根据我国近10年股权激励的实践总结和发展趋势,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称新办法)。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一直走在前面,本文通过对创业板公司近年来股权激励实践总结与剖析,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全面推行股权激励特别是国家层面推行的在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实施员工持股试点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其利益目标与企业趋同,从而降低代理成本,防范经营者道德风险,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但受制于现有市场条件和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问题并存,激励效果也并不理想。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尤其是非上市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以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激励手段,把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捆绑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关系。自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来,截至2008年12月3113披露实施股权激励草案的上市公司已达100多家。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促使公司管理层规避短期行为而更多关注长期持续发展。随着股权激励的发展,如何选择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政府干预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为了确保上市公司管理层社会性任务的顺利完成,降低了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强度,与只承担单项盈利任务的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强度明显要小.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强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越少,地方政府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管理企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强度就越大.文章还发现,公司规模越大,实施股权激励强度越大,公司治理因素并没有显著地影响股权激励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孙逊 《西部财会》2014,(7):24-26
股权激励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境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为例,阐述对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和记录,税收负担及计量的理解,以使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企业的长期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上市公司亏损的因素分析 1.上市公司亏损的制度因素分析。 (1)国有股东缺位。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经营链为:政府-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国有股权代理人的控制下。由于国有资产的“非己性”。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资产管理公司)能否真正关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便不得而知,这样就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经理的监督和激励作用,上市公司经营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真正关心企业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股权激励制度下经营者利用盈余管理进行股价操纵的动机与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当前的应计利润对当前的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当前的现金净流量。这也就鼓励公司经营者通过盈余管理进行操纵股价以达到获得更多股权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管理层激励以及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对国有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管理层激励对二者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财务绩效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较弱;同时在对企业市场价值(托宾Q值)的研究中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起到了更加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道德风险与资本结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股权融资中的道德风险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引起的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股权治理功能弱化、债务约束软化、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经营者存在如下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以2006至2015年间我国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控制权结构视角,本文研究了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结构对股权激励有效期设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权比例与上市公司所设定的股权激励有效期长短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所设定的激励有效期更长,并且国有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对上市公司所设定的激励有效期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当管理层权力较弱时,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激励有效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增强。本文从激励有效期设定的角度,丰富了股权激励有效性研究文献;同时,从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结构视角,拓展了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国资办200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深圳本地股重组今年有突破。目前,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和经营者持股的相关规定及指导意见,改革方向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国有股权出售转让,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甚至是买断国有股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