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先庆 《商界》2009,(5):88-90
大力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论调已高谈多年,但实际情况呢?城内关卡重重,企业单打独斗,政府只取外援。互不合作,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隐忧。  相似文献   

2.
曹和平 《商界》2009,(2):98-98
在我看来,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地区“五省三市”经济的增长方式没有区别,都是“两头在外、中间加工、大进大出”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老子”是“新港澳台日韩”模式,而“祖师爷”在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3.
吴奉彬 《商界》2005,(1):46-48
“没有领袖,没有代表,没有组织,工人们一哄而起冲进车间、办公室,有的推翻机器砸碎玻璃,有的摔坏电脑文件柜,并取下灭火器四处乱喷……”诸如此类以暴力形态表现出的劳资冲突,折射出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生存模式的结构性危机。  相似文献   

4.
鲁诚至 《商业科技》2009,(29):47-49
珠三角产业同构现象广泛存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重复建设”论的错误,接着基于产业盈利和对区域增长绩效等指标对珠三角同构产业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运用奥地利学派相关理论论证了相邻地区区际产业同构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莫栎 《市场周刊》2008,(7):28-30
尽管2006年国家出台了《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力促银行小企业贷款,但受民间借贷、银行经营思路以及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珠海市银行小企业贷款不升反降,特别是民间借贷规模的迅速扩大并形成对银行小企业信贷空间的挤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银行“主动”放弃了一块阵地。  相似文献   

6.
中文 《中国海关》2004,(6):20-23
中国目前已形成珠江三角洲(以简称“朱三角”)、长江三角洲(以简称“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带。一段时间以来,长三角与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两驾马车.他们在进入21世纪后显得更加矫健有力,共同拉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林华 《新商务》2003,(11):34-35
9月15日,中国民航总局,决定撤消23个省(区市)民航局,同时将93个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以推动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一个重大措施,将加大地方机场之司的激烈竞争,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方圆200多公里之内已集中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家大型国际机场;另外还有湛江、梅县、佛山、汕头等小型军民两用机场。每年该地区300多万吨空运货物流,成为相互争抢的一块“肥肉”。  相似文献   

8.
林华 《经贸世界》2001,(5):10-12
近期,珠海机场因巨额债务引致法院清盘,已成为全国媒介争相报道的话题。珠海机场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东省政府正在香港特区政府洽谈将珠海机场建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旅游少反而成为珠海机场一大优势,这样将使其有能力形成大规模的货运基地”。  相似文献   

9.
蒋娅  马红梅 《商》2013,(22):304-304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为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提出“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贵州省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山区省份,又是西南各省份中距离珠三角最近的省份,如何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承接珠三角的转移产业,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产业承接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何雨华 《新财富》2007,(11):24-26
在通胀、人民币升值、环保、税收政策调整等诸多压力下,珠三角的加工贸易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与时间赛跑,实现企业的升级或者是转型,是他们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否则等待他们或只有被淘汰的命运。不过,无论是内迁以享受地方政府政策的庇护,还是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成本,或者是想尽办法继续钻政策空子等,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这些新选择仍然是在“穿新鞋走老路”一靠成本优势,而不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获得利润。现在,可以从沿海内迁到中部,将来,是否还可以从中部内迁到西部?当天赋的资源优势被消耗,“中国制造”最需要的人为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否已具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文博 《中国工商》2003,(6):128-130
人们经常把一个包括两个省和一个直辖市在内的“大长江三角洲”,和一个除去香港、澳门只剩下广东省内一角的“小珠江三角洲”作比较。对此,广东人并不服气。不过,即使以“小珠三角”来算,这个占全国0.43%的土地的一小块冲积平原却创造出国内生产总值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朱士友 《大经贸》2009,(7):76-79
曾以“世界工厂”闻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今已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正在经历全方位转型的阵痛。  相似文献   

13.
赖琦 《大经贸》2009,(10):14-15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工业,走出了一条典型的以外源型经济为先导的发展道路。这种劳动力要素密集的产业发展模式,使珠三角较快地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4.
昊民 《上海工商》2003,(2):12-13
在我国过去20余年的改革中、“和“珠三角模式”是最引人关注的。人工业化的发动看,“温州模式”属私人发动型,“苏南模式”更倾向于政府发动型,“珠三角模式”则兼而有之;从筹资途径看,“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生型),“珠三角模式”则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来型);从制度变迁、体制转轨的路径依赖看,苏南是典  相似文献   

15.
当前,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出现了市场订单减少,环境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珠三角企业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发展战略短视;受资源约束。因此,企业必须审时度势进行常规的、有限的、彻底的企业转向的战略调整,从“向外”转为“向内”战略;从单一作战转向联合作战战略;从贴牌转向品牌战略;从盲目跟风转向寻找市场空隙战略,以积极的思维和行动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6.
方俊明 《市场周刊》2007,(11):14-14
近年来,大珠机场群的竞合一直备受关注。民航总局人士表示,为有效统筹各方合作,中央和粤港澳民航机构官员将参与新的协调机制。研究又建议,先建立以香港机场为核心的南珠三角区域多机场系统,进而向香港、广州机场为“双枢纽”的目标进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之一。泛珠三角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上坚实而快速的步伐。必须依托珠三角的信息化产业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过快,人才储备跟不上;薪水弹性大,展会不定期;企业慎用成手,不愿用新人……,珠三角会展企业陷入“人才困境”。  相似文献   

19.
《大经贸》2011,(10):10-10
“招工难”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部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性短缺的问题正在继续恶化,不仅是很多小企业招不到工人,而且还蔓延到一些世界500强的大企业。  相似文献   

20.
梁育民 《大经贸》2008,(6):56-58
CEPA协议签订后,各项条款逐步落实,港澳与内地的服务业合作方兴未艾。“港澳自由行”开通后,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到港澳旅游与消费。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澳门作为博彩中心,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种种事实表明,香港、澳门不会被边缘化,还有不少优势等待我们去挖掘出来,还会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