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在工商局秦刚的办公室,航帆公司的律师坐在秦刚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拿着厚厚的一叠法律文书,“我是航帆公司法律部的宋意辉,受我们董事长的委托向你们投诉新万利公司生产假冒DVD的案子。我们让新万利公司坑苦了,不仅我们外销的产品被法国海关查扣,总经理也被法国警方拘传了。”  相似文献   

2.
葛伟清(广州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关于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行政处罚法实行后,去年是平均每个案子罚款只有4000元。我们存有顾虑,影响大胆公正执法。工商办案,如果人家不说,我们也没办法。因此在立法时不要管什么应知明知。责令封存,这个手段不够,查封后我们人一走,当事人就会把货物转移或出售,证据没有了,案子没法办。因此,要行政机关办案,就应给予足够的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执法。我的意见是可以冻结违法者的银行帐户,查扣现金,现场封存或异地扣押。否则,要么抓不到证据,要么抓不到钱。没钱没证据案子还办什么?因此,冻…  相似文献   

3.
沈云翔  毛爱萍 《商》2013,(11):173-174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明确列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这对于我们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时的证据收集提出了更高要求,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办案程序方面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商》2015,(7)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合称"两个《证据规定》")中首次关于瑕疵证据的相关规定,填补了证据制度中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间的空白,使一些存在轻微程序瑕疵的证据材料能够在适当补正以后恢复其证据能力,助力于案件事实的认定,节约司法资源。虽然如此,司法实务中的瑕疵证据制度仍然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配套细则,从而导致一些实为非法证据的"瑕疵证据"在审判程序中变身为有证据能力的证据,而一些名副其实的瑕疵证据却被枉作非法证据。要解决这一司法困境,需要全面分析瑕疵证据的概念与特征,并就瑕疵证据的认定与补正制定操作性强的指导规则。  相似文献   

5.
《商》2015,(14)
根据2012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第56条,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于自诉案件中的控辩双方,也就是说自诉案件中的辩方是受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制的。那么公诉案件中的辩方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是否受到该排除规则的规制呢?根据2010年两高三部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公诉案件中辩方的证据同样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这一规定在新刑诉法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条文中"蒸发"。基于此,人们不禁要问,到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否及于公诉案件中的辩方。  相似文献   

6.
“秦刚吗,我是金京啤酒厂的李俊清,你快来吧,退货的车把我们的厂门都快给堵上了。”北京金京啤酒厂的销售总监在打给秦刚的电话里急的声音都变了。 “怎么回事,先别着急,你们金京啤酒退货,我没有听明白。” “你来看看吧,这些都是假冒我们金京的啤酒,有几车呢。” 秦刚听了一愣,“假冒金京啤酒,还有好几车,走,马上去金京啤酒厂。”秦刚对张鸣和吕枫说着,迅速整理了一下查办案需要用的物品,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就在秦刚等人在建邦仓储物流中心调查新时代公司的时候,陆怡来电话告诉秦刚:新时代公司的财务总监司徒云宜有病住院了,财务帐无法进一步查下去。 新时代公司的案件刚刚有一点眉目,作为财务总监的司徒云宜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其作为一种全新的证据类型,已逐渐成为各类案件办理过程中重要的取证、检验、侦查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春辉 《商》2014,(22):226-226
新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加以规定,首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认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然而,司法实践中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认证,是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电子证据不能顺利认证,当事人就可能在案件中败诉,不利于对案件的审理。这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电子证据认证面临的问题,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为此本文拟对电子证据认证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整理并提出浅薄建议,希望对认证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邹海莉 《消费导刊》2013,(7):184-184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证据等情报信息审查工作在涉烟案件查办中的重要性必将更加明显、突出。涉烟案件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严重性,在证据的收集、固定上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网络案件,在证据的衔接上要求更为紧密,而对证据进行收集、审查、固定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涉烟网络案件能否成功办理。  相似文献   

11.
秦刚在办公室里焦急地来回转着,手里的烟拿起来又放下。 陆怡的手机没有开机,怎么吕枫的手机也没有开呢?秦刚在心里责备吕枫,我让你把陆怡送回家,你把她送到那里去了?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秦刚的确很担心,如果这两位年轻同志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出事,他既对不起领导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广州市工商局加大对流通领域商品购销环节商业贿赂行为的整治力度。去年全局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116宗,案值1.64亿元,罚没入库1450.7万元;今年1至10月已查结商业贿赂案件136宗,合计涉案值13578万元,共罚没入库2048万多元。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一、注重现场取证为克服取证难,在办理商业贿赂案件中,我局执法人员特别注意现场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如当事人的真实会计原始凭证、支付证明单据、财务各种报表以及涉及“费用”“、其他费用”“、其他收入”等一些敏感的会计科目进行重点审查,使通过做假账、账外暗中、回扣“返利”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济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打击经济犯罪成为司法界重要的工作任务。打击经济犯罪要坚持内外兼顾,防治结合的原则。司法会计作为防治经济犯罪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犯罪案件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经济犯罪案件中,金融票据诈骗是近年犯罪率较高的类型。金融票据诈骗案件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先进,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司法会计就是运用司法专业与会计实务对案件进行分析和解释,给案件办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司法会计对金融票据诈骗案件办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鑫 《商》2013,(8):165-166
非法证据一般被称为"毒树之果",我们都秉承着"毒树之果"不能用以充饥的理念,将非法证据排除在证据之列。而在司法实践中,以偷拍的手段去取证的案件比比皆是,而且此法也是在民事诉讼中常用的取证手段。然而,"偷"拍回来的证据,是否因"偷"而染上了"毒"却仍有争。因此,本文以一个虚构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对偷拍证据的证据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霞 《商》2013,(8Z):157-157
随着2010年《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颁布与实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不断完善。欲在我国构建更为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其理论来源,以及我国具体的法律规定,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运用此项规则。  相似文献   

16.
李阳 《致富时代》2011,(3):205-205
我国在2010年7月1日实施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首次明确规定了证据裁判原则。任何一项制度或原则都有其特有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意义,须对裁判事实的内涵和裁判证据的要求进行定位,并在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上进行相应改革,以完善我国证据裁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收集和运用税务稽查证据查明税收违法事实是税务稽查的中心工作。收集和运用税务稽查证据有很强的知识性、专业性和法律性,始终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也是税务稽查工作最大风险点所在。准确、合法地取得税务稽查证据,对于税务机关正确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以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举证工作十分关键。当前税务稽查取证工作在法律依据、税务稽查工作制度、税务稽查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对规范稽查取证工作存在着制约,在税务稽查证据取证过程中,要获取充分、有效的证据,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证据的"三性"来取证,三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是税务稽查取证的关键,只有遵循了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原则,税务稽查案件才能办好、办实,才能避免税务稽查执法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市工商系统办结涉网案件925件,同比增加了50%;罚没款1487万元,同比增加了24%。可见近年来涉网案件急剧增加。而2007年10月1日新施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第23条也把“计算机数据”增列为证据的一种,表明电子证据越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证据的作用,完善涉网案件的证据链条,从而支撑整个行政案件的合法性,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就在这时接待室的门开了,诗诺博公司的总经理欧阳玉树走了进来。 “您们两位是工商局的同志,欢迎,欢迎,我是欧阳王树。”站在秦刚面前的欧阳玉树是位30多岁的年轻人。 “我是秦刚,这位是吕枫,我们到你们公司了解—些情况。”  相似文献   

20.
高洋 《四川物价》2009,(9):24-25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法上的证据种类,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民事诉讼法第63条、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的证据表现形式之一。价格认证机构接受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委托,对委托机关办理案件中价格不明、价格有争议或价格难以确定的涉案财物进行价格评估、计算、确认而形成的价格鉴定结论,同其他价格证据相比,有着特殊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