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谈谈事业单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的所得税会计核算与企业单位差别很大:在企业会计中,同企业单位一样,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事业单位所得税作为费用核算,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得税则作为结余分配核算,年终事业单位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奉年应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  相似文献   

2.
周星 《税收征纳》2014,(3):35-37
所得税核算历来就是税务会计实务工作中的难点事项。所得税核算同时涉及企业所得税法和所得税会计准则等多项会计准则,尤其当涉及资产计量基础变更、会计估计变更、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等特殊业务时,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3.
张兴霞 《时代金融》2009,(9X):96-97
本文对企业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指出所得税日常核算、年末汇算清缴核算、日后事项补交所得税核算等诸方面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所得税的核算要求和会计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于与原所得税准则差异较大,新准则实施后将对企业所得税核算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结合实例分析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得税是个统称。在具体核算时又分成两条线: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8号一所得税》,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新规定,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税。这与2002年以来一直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无论从概念理论、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等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试就核算方法的前后不同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有利于理解递延所得税费用及所得税会计的核算.  相似文献   

7.
浅谈所得税费用湖北省荆沙市财贸学校王绪魁以往,我国企业一直都是将所得税纳入在利润分配体系中核算。自去年财政部专门制定颁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似后,才将所得税纳入企业的损益核算。对于这一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改革举措,可能有些人还不十分理解。笔者...  相似文献   

8.
杨洪 《湖北财税》2001,(12):32-33
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逐步分离,所得税会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日益凸现。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并于2000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零七条就所得税费用及其帐务处理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该条款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所得税核算方法。而不同的所得税核算方法,其所依据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基础不同,对当期净利润及其分配等会计信息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已成为企业制定所得税会计政策时应考虑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所得税成了国家的重要的税种,所得税核算也成了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完善所得税会计制度作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所得税会计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静 《财会学习》2016,(11):143-143
会计成本分摊与所得税处理是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分摊和所得税处理,介绍了核算的内容以及核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许波建 《会计师》2009,(3):17-19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 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企业的所得税核算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所得税核算过程中,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都是由"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组成的。当期所得税费用指当期实际缴纳所得税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因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是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和组织.其中包括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即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一样,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目前事业单位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上与企业单位有很大差别.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作为费用核算,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得税作为结余分配核算,即年终时,事业单位根据税法规定计算本年应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得税从其属性上说,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这一观念已在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中被人们普遍接受.将事业单位所得税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就是把事业单位负担的所得税作为事业单位对结余的分配,这种处理显然与所得税本质属性不相符.所以,事业单位的应纳所得税不应该作为结余分配核算,而应该作为支出核算.此外,本文认为,如果承认所得税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那么事业单位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所得税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也有冲突.  相似文献   

13.
&lt;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gt;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和组织.其中包括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即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一样,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但目前事业单位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上与企业单位有很大差别.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作为费用核算,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所得税作为结余分配核算,即年终时,事业单位根据税法规定计算本年应纳的所得税时,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得税从其属性上说,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这一观念已在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中被人们普遍接受.将事业单位所得税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就是把事业单位负担的所得税作为事业单位对结余的分配,这种处理显然与所得税本质属性不相符.所以,事业单位的应纳所得税不应该作为结余分配核算,而应该作为支出核算.此外,本文认为,如果承认所得税是纳税人承担的一项费用,那么事业单位通过“结余分配“科目核算所得税与&lt;事业单位会计制度&gt;的规定也有冲突.   ……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差异分类、核算方法、会计理念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的现实需求,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进一步规范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认真学习所得税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左凡 《时代金融》2008,(8):97-98
本文主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等有关事项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阐述,力求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有关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拿大与我国弥补亏损核算之比较武汉大学秦永和弥补亏损的核算是所得税会计的一部分。自财政部1994年颁发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来,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但该文件没有说明有关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为此,本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美所得税会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于起步阶段,很不规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得税会计必须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可以通过对中美所得税会计在核算内容、营业亏损弥补及会计报表列示等方面的比较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所得税核算方法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之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无论是从理论上的合理性还是从实践上的实用性来看,都具有优越性。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然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完善所得税核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因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企业的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每年需为此确认大量的递延所得税,对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而递延所得税的核算因既涉及会计准则又涉及税收法规显得十分复杂,难以理解和把握。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着手,全面分析我国递延所得税核算方式的变化过程,深刻剖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计算方法,对比分析金融企业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举例说明金融企业的暂时性差异项目及其递延所得税处理,并提出做好递延所得税核算管理的有关建议,以期为各金融企业财会人员和应税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其中,新所得税准则格外引人注意,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这也是一次所得税会计革命性的变革,加上其他会计准则的变更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所得税的核算,因此,在新准则实施中,所得税会计处理将是实行难度最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