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陆斌 《开放潮》2002,(4):12-14
毗邻沪宁、沪嘉高速公路的桃浦镇,是上海市的“陆上物流枢纽港”之一。每天,有近3000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从这里进出上海市区。记者来到位于此地的上海北芳储运实业有限公司,这家经营规模超亿元的专业物流公司显得繁忙而有序,几乎每隔三分钟就有一辆卡车从大门进出。公司总经理浦林祥告诉记者,车队近千辆大卡车每辆车1年至少要跑10万公里,多的赵过20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京沪高速公路行驶80个来回。  相似文献   

2.
黄微 《沪港经济》2013,(8):24-27
“自行车耍凤凰的、缝纫机要蝴蝶的、手表要上海的、结婚首饰要老凤祥的……”曾几何时,不光是地道的上海人,就连全国各地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在添置结婚用品时,都会开出这样一张购物清单。单子上,绝大部分都是“上海制造”。那些岁月里,大白兔、冠生园、茂昌、白猫……,闻名全国的上海品牌几乎涉及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很多上海老品牌被全国人民公认为品质的保证、潮流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的宏伟战略目标,上海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能够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无不与投资环境的改善紧密相连。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外企如果要更好地创造效益,就应对人力资源投入更多的筹码。而绝大多数的人力和人才都是中国人,这就形成了目前外企“打工者”的群体。高大的建筑、宽敞的办公室、安静的工作环境、端庄的服装、微笑的表情……从外界看来.这些“打工者”应是高薪贵族,可是一旦触及到内心,酸甜苦辣唯有自己品味。且让我们听一听他们耐人寻味的心…  相似文献   

4.
我没料到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上海邵万生当今的掌门人竟然会是个女的,更没想到会在2004年的初春和她一起带着颇有乡土气息的黄泥螺、糟鸡、醉蟹等飞到香港去推介上海邵万生.使上海“老字号”商业品牌走出深闺…… 150年前,一个叫邵六钵头的绍兴人来到上海…… 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东海之滨重要的通商口岸。四面八方的人如潮水般涌入上海,使得上海很快成为一个四方杂处、百业纷呈的都市。时过九年,也就是1852年,一个叫邵六钵头的绍兴人也从家  相似文献   

5.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们乘坐华西公司的轮船从重庆来到上海。当时我就在这个轮船的机器仓工作,工作人员有四五个,搭载的乘客有四五十人,有的是要回家的,有的是来上海做接收工作的。船过太湖,从苏州河进入上海。没想到的是,从此我就留在了上海。我是山东人,1942年去重庆后,进华西公司当学徒被安排在船舱里开机器。此番随船来到上海没有再回去,但举目无亲,我也处于失业状态。  相似文献   

6.
《沪港经济》2003,(1):58-59
长袖善舞的“犹太老手” 最近,来自美国的朋友告诉我:2002年10月4日,洛杉矶加州大学北岭图书馆,举行一次盛大宴会,赴宴者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犹太老人,他们分居在世界各地,都曾经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生活和工作过。他们在上海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和成功者,对上海有过贡献。人们称他们为“中国老手”(OldChina Hands),他们也以此自豪。 上海自从1843年开埠以后,外国冒险家纷涌而至,而最有成就以至成为上海首富的是两位犹太人:沙逊和哈同。 世界上最早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恐怕是犹太民族。早在唐朝,犹太人的祖先已经从波斯来到中国河南开封,他们带来制衣和印染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土地上立足、谋生、创业和发  相似文献   

7.
上海大小姐     
曾炜 《中国报道》2010,(6):95-95
“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约书亚将军的号角,我都知道,我却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泪;中倒了一段万里长城。”林语堂先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之后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这样感叹自身国文底子的薄弱带来的窘迫。林语堂从小接触的就是西学教育,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尤其沿海地区的民众很早就大量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杂志、报刊和态度谦和的传教士,而传统的国家政治以及整个的儒家文化体系正迅速地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矿井“塌方”事故骗赔案。犯罪分子以招工为名,将物色到的打工者招揽到矿井下做工,再趁人不备将其打死,伪造出井下“塌方”事故,然后由其同伙冒充死者“亲属”来到矿上,一番猫哭耗子“悲痛欲绝”的假慈悲后,便以他人性命为代价骗取一笔不菲的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的崛起吸引了一代代宁波人前往“淘金”。到20世纪50年代,在沪宁波人已有百万之众,逐渐成为近代上海市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显示,现在每5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是宁波籍人士。宁波人的饮食习惯,如咸菜过泡饭、宁波年糕、汤圆、黄泥螺、咸鱼鲞都成了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习惯之一。更为有趣的是,现在全国闻名的上海话代表语“阿拉上海人”,其实是出自于宁波话“阿拉”。现在使用的“标准上海话”,实质是宁波话和苏州、无锡话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
大到购置住房、电脑,小到买一件服装、首饰,只要你去购物,恐怕都免不了要与商家“唇枪舌战、讨价价还价”。有时,尽管你咬牙与商家“砍”了个天昏地暗,结果却还是中了人家的“套”——付出的价位仍然很高。怎么办?现在,职业侃价人可以帮您解忧,凭着她们掌握的“杀价”绝招,轻易就可以帮你购得物美价兼的商品。做为一名侃价小姐,甘肃女孩李倩是怎样在大上海谋财的呢?请读此文  相似文献   

11.
近日,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教授及陈枫、陈志洪、张洁等学者完成了“上海高收入阶层消费行为研究”这一课题,本报得到了该课题组的授权,本文主要分析亦基于这一课题。本文中的富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收入阶层”,涵盖的人群比较广泛。“富人”指那些有较高的稳定收入,有房或有能力购房,甚至有车,但不一定身价千万、甚至上亿元。身价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人通常被称为“富翁”或“大款”,他们则是“富人中的富人”上海“富人”啥样:三高一低高学历根据调查结果,从学历构成看,上海高收入阶层中比例最高的是高等院校学历的人,占上海…  相似文献   

12.
有一首诗写得好:不要等夜幕落了才上路/不要等山洪退了才登途/不要等冰雪化了才说爱/不要等风浪停了才出海……上路地处浙江上虞的沥海镇,在杭州湾一隅,当地人管这里叫“海边”。在海边长大的潘其昌,有着高高的个子,强健的体魄。风云变幻的天气与盐碱土地的无情,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年代,少年潘其昌心里就升腾着一股希望:有朝一日到大上海去。充满活力的上海以其博大胸怀接纳着外来建设者。1980年,满怀憧憬的潘其昌只身来到了上海。大上海熙熙攘攘,异彩纷呈,但这不属于这位十八岁的打工者,他一…  相似文献   

13.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8-28
“我一出生就在上海,但我的父母亲其实在我出生前进上海,我都变成了上海原住民。凭什么现在的农民工进了城,二十年以后,他们的小孩感觉自己是个农村人?如果历史到了这里不能够连接的话,那我们这一代人是可悲的,是没有远见,没有道德感的。”——重庆市长黄奇帆谈户籍改革。  相似文献   

14.
宁远 《浦东开发》2000,(6):16-19
上海的目标是:经过5年到10年努力,基本确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信息港的地位。  五月的鲜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而近期在浦东召开的高层次研讨会更是“前波未落,后波又生”。继“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研讨会”、“世界企业孵化与技术创新大会”、“美国亚洲协会第11届企业年会”之后,又在浦东召开“建设‘三港’,服务全国”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政府主办,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上海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270名专家就上海建设“三港”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讨,在诸…  相似文献   

15.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8-28
“我一出生就在上海,但我的父母亲其实在我出生前进上海,我都变成了上海原住民。凭什么现在的农民工进了城,二十年以后,他们的小孩感觉自己是个农村人?如果历史到了这里不能够连接的话,那我们这一代人是可悲的,是没有远见,没有道德感的。”——重庆市长黄奇帆谈户籍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上海率先提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上海的新的要求。那么,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现代化的目标函数是什么,现代化的空间规定如何,用什么指标体系衡量上海实现现代化的程度,如何制订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这些问题都需要探讨,通过研究和国际比较,找出上海在现代化方面的差距、制约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十五”提出的各项目进行整合,从以前研究现代化的情况看,仅按汇率计算现代化进程的程度显然是不适当的。应该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把到21世纪50年代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函数,追赶的方向及其数量标识,如果上海在实现国家“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目标时能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国际现代化的标准上海率先能够实现,以后各地区就可以以上海的参照系为蓝本,从而起到推动全国实现现代化的作用,同时,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也是赶超亚洲“四小龙”的又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7.
《沪港经济》2003,(5):11-12
私人游艇只有极小数人 “玩得起” 从最终的消费来说,游艇的买家 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商用, 如旅游业俱乐部:另一种则是私人买 家。 目前,上海游艇俱乐部集中在淀 山湖、苏州和太湖地区,从苏州市驱 车半小时左右,远远就能看到“美国 水星游艇俱乐部”。依湖而建的水星 俱乐部宁静而开阔,湖面上停着几艘 大大小小、型号不一的游艇,其中最大的是43英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打着“湖州”字样的粮油、蔬菜等农产品接连进入上海市场。截至今年10月,湖州供沪农产品额已达45亿元。“农家乐”是湖州向上海“输送”的另一“农产品”。去年湖州接待500万游客中60%是上海人。  相似文献   

19.
“来到重庆才算来到中国” 2010年,惠普落户重庆。越来越多的外籍员工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这座城市,在惠普工作的美国人杰森便是其中的一位。对于中国,杰森一点都不陌生,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他像“空中飞人”一样,常年穿梭于美国的休斯顿和中国的深圳、上海等城市。  相似文献   

20.
屠桂甫 《浙江经济》2004,(24):52-52
嘉兴市秀洲区充分发挥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接轨上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发接轨阶段:即1992年以前,秀洲农民和民营企业家在80年代甚至更早就从商品流通、人员往返等方式自发地与上海接轨;第二阶段为自觉接轨阶段:从1992年至2002年,由民间层面接轨转为政府层面接轨并重,由自发接轨转为自觉接轨的阶段。1992年,秀洲在上海设立了驻沪工作处。为秀洲企业接轨上海搭建平台。第三阶段为“接轨”转为“融入”阶段:从2002年7月开始,主要从“靠近上海、对接上海”到“融入上海”、由单一接轨转向全面融人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