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服务业的内在特征具有相容性,发展服务业是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武汉城市圈服务业总体上发展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制约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必须从完善政策环境、实现梯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加大城市圈服务业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破解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这一课题,应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载体,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中央政府于2007年确立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汉地区又一次面临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之重大机遇。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五年来总体实现发展目标。但是,城市圈现有金融体系的市场规模以及服务功能,都难以支撑武汉发挥中部引擎所需的全部能量。因此。加快武汉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研究“两型社会”内涵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两型社会”内涵,并从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研究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考察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于武汉城市圈各市而言,“两型社会”建设,既是重大机遇又是重大挑战。本文从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提出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管理,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税收分配的体制机制,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并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建设是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系统工程,而公众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是保障“两型社会”建设有放实施的关键。本文在总结城市规划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公众参与“两型社会”的内涵.讨论了公众参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公共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途径与形式,并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公共参与问题,从立法、平台建设与实践等层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武汉城市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关系到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武汉城市圈大学创业环境及其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评介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发展模式,寻求建立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机制的新思路,进而提出完善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但对激发湖北以至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活力,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实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激励各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圈域内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必须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服务.本文主要从武汉城市圈圈域内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在二者之间实现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二者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从武汉"1+8"城市圈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深入探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总结经验。根据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提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思路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黄冈在武汉城市圈中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自从武汉城市圈启动后,各个城市都在想尽办法融入圈内,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黄冈也不例外。本文试图探索黄冈在武汉城市圈中发展的机遇及相应的对策,以助黄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信贷是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在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生态承载能力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信贷杠杆对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结构现状。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农业风险的基本含义出发,借助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充分的数据论证分析武汉城市圈农业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应对农业风险最有效的保险策略:第一,政府全力以赴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第二,尽快出台地方农业保险规章条例;第三,吸收社会资本创建地方农业保险公司;第四,构建特大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第五,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新产品促进两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观念逐步被人们接受,物流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伴随着物流产业和行业细分研究深入,作为物流重要结点的城市,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挥城市物流功能,特别是发挥城市物流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城市物流角度出发,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武汉"两型"试验区构建中,武汉郊区工业承接中心城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迁及城市圈其他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过渡的重要任务,在武汉城市圈工业结构调整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武汉郊区的工业企业数据呈现出一个高投入低产出、高成本低效益的态势,且武汉郊区工业技术结构相对国内一流地区整体较低,向高端调整的幅度也不明显。武汉郊区工业应该在遵循城市圈合理分工的前提下,以"世界工厂"为契机,向高加工度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两型社会的概念,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很多矛盾的地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能否顺利实现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逐渐扩大,严重地制约了湖北经济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湖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全省区域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中心城市、次增长级城市和小城镇联动的“泛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体系,以支撑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经济城市圈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今年湖北已推出"8 1"工程以形成武汉经济城市圈,是以武汉为龙头、由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成宁、仙桃、天门和潜江市等8城市构成的华中城市圈,城市圈是通过协调分工、合理布局、相互协作、做强龙头、凸显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武汉经济城市圈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也会遭遇很多难题,本文将武汉经济城市圈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打造两型社会,创新机制体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创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武汉城市圈急需解决的是,以什么样的载体或模式来实现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城市圈整体增长势头良好的同时,圈内城市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不容忽视。武汉城市圈的包容性增长已成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命题,其包容性增长需要尽可能消除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缺陷。通过法律从纵横两个维度对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行为加以规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让圈内城市和人民都能平等共享城市圈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