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货币的发行机制方面,而对货币产生的影响则只注重货币传导机制及法律体系建设等,对于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现象关注较少。法定数字货币作为新兴的金融产品,可以将其特征同私人数字货币、基础货币、电子货币等进行比较,再通过梳理金融排斥理论,从自我排斥、金融需求与货币框架三个角度分析法定数字货币的金融排斥现象,并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段娣桃 《征信》2021,39(11):69-79
数字货币市场的有序运行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点警惕市场上出现的价格泡沫.先运用Phillips,Shi和Yu的GSADF方法对数字货币泡沫区间进行检测,然后借鉴Chen,Phillips和Yu检验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价格泡沫是否服从微爆炸过程以及相互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8种数字加密货币价格序列都存在若干个泡沫区间,且发生泡沫的时段非常集中,持续时间较长;(2)8种主要数字加密货币的价格均表现为正向联动关系;(3)每种数字加密货币的"进取性"均表现出差异性.建议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的应用和发展,建立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对金融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和教育,保护货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凭借着点对点交易和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带来了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热潮。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都加紧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本文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例,结合私人加密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与机制特点,探讨了数字货币的私人化与法定化两种基本发行模式。结合数字货币的共识机制与发行风险,提出关于数字货币的监测体系与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4.
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关于货币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梳理货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的本质是由形式与功能组合形成的一般信用,并且通过货币体系实现信用的制度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货币是否会改变货币本质的问题,本文从货币形式、主权信用、中心化、金融稳定、普惠金融和货币管理等六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数字货币并未脱离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在本质上依然需要依托稳固的信用制度作为基础,但是其在信用实现方式的创新也对货币发行、支付结算、金融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货币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在掌握数字货币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完善货币制度和金融管理体系,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积极引导数字货币推动的良性货币竞争。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可能很快推出,近期有报道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将参与其中,并有望首先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这些消息引起了普通公众、金融界和学术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罠烈兴趣。  相似文献   

6.
加密货币是一类蓬勃发展的依托区块链架构设计的去中心化资产。同时,加密货币市场也伴随着较高的投机性和剧烈的价格波动。考虑到加密货币拥有的内在金融属性以及背后去中心化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潜力,研究加密货币的风险与定价并进行加密货币市场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加密货币市场的价格形成、加密货币的风险因子及收益率预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本文对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行为及目前的监管政策和框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展望,说明了加密货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中国政府需要在监管体系内最大程度发挥数字加密货币的价值,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科技技术。作为其应用形式之一,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潜在风险,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均高度重视、密切跟踪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目前总体认为,分布式账户、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大规模推广并产生变革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数字货币按照发行主体可分为私人和法定数字货币。对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各国普遍认为其不是法定货币,并持续向投资者提示相关交易活动风险。对与私人数字货币相关的金融业务,各国要么严格限制或禁止,要么按照业务属性纳入现行监管框架,主要涉及以数字货币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交易、为数字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等。此外,各国普遍认定首次代币发行(ICO)为一种公开融资活动,多数国家将其界定为证券发行行为。对于法定数字货币,各国均予以密切关注、积极跟踪研究,但多数国家尚未提出实质性的具体发行计划。本文认为,针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者应遵循"技术中立"原则,按照金融业务本质实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及时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穿透定性",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加强对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监管,强化对信息科技风险、外包风险和其他操作风险的管控;同时,持续加强跟踪研究和监测分析,做好专业知识、人才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储备。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9,(3):27-29
作为信息科技革命的产物,数字货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货币产生与清算机制的创新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接着从内在价值与货币性质两个方面论述市面上流通的私人数字货币的内生性缺陷,从而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并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为例,探究数字货币的产生对重塑银行体系的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货币自产生以来得到了多国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一致肯定,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正在开展将数字货币应用化的研究与实际行动。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以来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数字货币较传统纸币有一系列的优势,本文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央行更好地履行职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法定数字货币与中国当前支付清算体系的对接角度进行相关思考,利用中国当前的支付清算渠道,实现法定数字货币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到单位和个人的流转。  相似文献   

10.
张梅林 《中国金融家》2018,(12):131-132
在过去几年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及其研究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分化出两条路径。一是对互联网时代的货币形式——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加强研究,并筹备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一是由比特币为代表的所谓“加密货币”(Crypto currency,下文所言“加密货币”专指此种数字模拟资产)在互联网世界流通和交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专利申请信息和相关专家公开论述,系统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演变、双层投放体系及其对金融体系、政策调控的潜在影响。研究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心化、双层投放体系设计下,定位于现金替代,对商业银行存款挤出及货币乘数影响较小。央行数字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跨境支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对现有第三方支付业务产生替代效应。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影响以支付为重要入口的金融科技业务和数字金融解决方案输出业务的发展,但若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数据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向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分析接口,则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金融科技业务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数字货币发展几乎影响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数字货币发展对支付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有效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数字货币是现代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货币发展可增强支付体系的普惠性;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央行数字货币的稳妥推出和稳健运行将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的客观需要,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提出拓展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健全数字货币监管的政策法规;深入推进数字央行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优化数字金融生态;加强数字金融发展与治理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无锚定私人数字货币到数字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的货币职能逐渐完善,而天秤币从重视"币"到重视"网"的发展更令人意识到分布式支付网络可能在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字货币为载体的分布式支付网络具有重塑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力,在经济效率和市场结构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的出现还为打破个别国家对全球核心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带来契机,从而有可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变革。因此,中国未来应积极推动基于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稳定币共同构建跨境支付网络。  相似文献   

14.
2022年3月底,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与公民自由委员会通过阻止加密数字货币非法流动的新规草案,作为其反洗钱立法计划的一部分。由于加密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跨境流通性高的特征,对于反洗钱监管与执法工作构成了极大挑战。文章以欧盟最新针对加密货币的反洗钱立法为视角,欧盟将建立兼具“全面性”与“协调性”的反洗钱监管模式,以克服加密货币去中心化与匿名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立足于我国现行加密数字货币的立法缺位、司法实践中认定标准不一、反洗钱监管方法手段不充分的现状,围绕加密货币定性、反洗钱受监管实体扩充、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准入、金融情报机构职能协调、国际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我国加密数字货币的反洗钱监管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而数字经济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货币,作为数字金融业务与现实金融业务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对金融业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数字经济的参与者之一,只有主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才能掌握新形势下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的良机.文章梳理了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内涵、运行架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入手,分析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背景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工作的影响。一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后续计量对相关账户和会计科目、央行资产负债表列报、会计基本制度的影响;二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交易对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影响;三是其对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财务成本的影响;四是其对相关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适应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金融行业创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但是私人加密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形式,且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容易成为非法组织洗钱、逃税以及恐怖主义融资的工具.我国央行自2014年以来一直不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但其在落地及推广上仍存在市场竞争、技术性、经济金融风险和新型犯罪防治等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现状、问题、机遇和挑战等出发,系统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提出我国研发与推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互联网金融和电子支付手段迅猛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大量涌现,对经济、金融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分析国外在研究数字货币方面的进展,对数字货币的定义、类型、特点及其与电子货币的区别进行了剖析,指出数字货币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提出在我国数字货币发行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牙买加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过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牙买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指出与此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制度特征被认为是"无核心特征",即没有法定的定值基础和货币中心国、不再维持法定的汇率波动幅度等;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日益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趋于多样化,意识形态色彩减弱,制度安排具有更多非中性特征。在对各制度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由于牙买加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各经济金融大国"自行其是"政策的一种无奈承认,并且该体系也存在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自形成以后就不断面临责难。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金融论坛讲话中提出:"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本文试图从数字货币的发展,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专利方面进行读解,提出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