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正规划控地,市场供地,挖潜节地,标准用地作为2013年湖北省闲置土地处置暨"三项改革"工作的示范区,成宁市落实省政府节约集约用地新政,采取四项措施,助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控地,优化发展空间围绕湖北省级战略,咸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龙头"地位,统筹考虑和紧密衔接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尤其在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适应性,指出这种动态用地规划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解决轨道建设投融资的部分问题,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建设对轨道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一、加强规划引导控制,有计划盘活存量土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严格保护耕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作为规划修编的宗旨,结合全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按照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要求,设立全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并结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建设,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调整。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树立科学的城镇规划理念,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我们还要加强产业空间规划、城镇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水利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建立协调统一、控制有力的规划调控体系。辛庄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与专项规划的衔接,按照"工业向集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集聚效应,对工业集中区进行整合归并,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一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4.
正一、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一)城镇用地新模式1."旧城改造,内涵挖潜"用地模式一是重点进行城镇内旧村(城中村)、旧工业区和工业住宅混杂区等的改造。二是挖潜城镇内闲置、空闲土地,盘活利用部分土地资源。三是划拨用地采取有偿方式使用,同时采用集中办公的办法,提高政府部门用地集约水平。2."向天空、向地下要地"用地模式"向天空要地"是指通过增加建设密度、容积率、提高高层建筑高度等方式,提高城镇的单位土地承载力,向空间发展。"向地下要地"是指充分利用城镇地下空间,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的目的。(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新模式1."一户一宅"用地模式长期以来,在九江市农村中"一户多宅、违法占  相似文献   

5.
城市"灰色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界定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的涵义;探讨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灰色用地"选址、规划过程及操作机制等的探讨,表明城市"灰色用地"规划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用地数量、用地结构、用地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有效释放与利用产业用地,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也是区域增速发展的突破口。文章以深圳市龙田片区为例,先介绍了片区统筹规划的思路及深圳市龙田片区概况,然后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深圳市龙田片区统筹规划实践,包括确定开发模式、生成规划方案和确定实施方案。通过片区统筹探索,对片区内用地功能布局、产业用地规整、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以期破解片区发展的空间难题,为坪山高新区释放连片产业用地空间,推动深圳市龙田片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全区形成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六大经济板块布局规划,并分别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工业用地比例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用地控制标准,促进节约利用土地湖北省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近年来,为拓展发展空间,开发区积极转变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从零星小块的山地平整开始探索,到沿城市道路两侧条带式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再到大规模的集中成片开发,逐步走出了一条开发利用土地的新路子,打开了经济发展的闸门。  相似文献   

8.
陈郁青  朱高龙  王旭东  涂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13-中插17
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土空间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已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基于福州市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三类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街道和镇域尺度上定量分析福州市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城镇低效用地表现出面状集聚、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盖山镇、鼓山镇、新店镇三大分布热点区,在鼓山镇西部和盖山镇西南部出现两个高密度区,由城市开发边界自外往内呈现出串珠状链接的圈层分布形态;整体看来具有和福州城区河口盆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分布趋势;空间分布在街道、镇域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关联性强,为典型集聚,有利于连片再开发.据此分布格局,提出老城抽疏、新城整合、边缘集聚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低效用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资源、积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创新之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引领下,襄城区发挥优势,及时调整产业规划,大力实施"文化立区、旅游活区"战略,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主导产业。伴随着产业发展、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襄城区土地供  相似文献   

10.
童慧 《企业导报》2012,(18):161-162
本文以赣州市2004~2009年这6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相关数据为基础,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总量预测和分解预测的方法,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来预测赣州市区未来十年建设用地总量的需求变化情况以及各功能区用地的变化趋势,以便为赣州市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澎湃的文化圈地让政府与企业有了新的握手方式,却圈不出中国的"好莱坞"厦门同安新区洪塘镇,从李超简易的办公室向外望去,占地1000亩、号称中国版"迪斯尼"的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在施工。李超是厦门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30多岁的他留着干练的板寸头,项目进入施工阶段让他放松不少,"我们施工还是比较快的。"他说。这个安徽男人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深圳华强集团,随后被派往全国各地开拓文化项目。  相似文献   

12.
13.
王葳  许金莲 《价值工程》2010,29(18):167-167
站在土地管理的立场上,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产生"地王"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明确提出过分依赖市场,解决不了我国的住房问题。政府关注民生的重点应把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列入公共事业,适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13):64-66
随着新增建设用地供求关系陷入瓶颈,存量土地的收储和开发利用成为必然趋势,深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模式的提出,为存量土地收储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存量土地收储的面临的困境出发,梳理和总结"整村统筹"这一模式的运作流程、主要特征,从而提出对存量土地收储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一张图"系统的基础数据可以说基本上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主要包含集体所有权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地类变更调查、遥感影像数据等成果。本文简单介绍了天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本情况、技术路线、调查方法及调查成果,并从日常土地管理的工作需求出发,分析了"一张图"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法定原因之一的"公共利益",因其内涵模糊不清、界定主体异化,往往成为达到征收与拆迁目的的"法器"。界定公共利益,应首先设定界定标准,同时构建公共利益的评价机制。对于前者,国家须在立法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多种要素的综合考量;对于后者,国家应强调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作用,摒除行政机关的评价,并赋予被征收人、被拆迁人参与评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质量数量和生态艰巨任务下,将灌排设施不完整、生产效率低下的旱地通过增加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布置、田块平整等一系列工程手段改变为可以种植水稻农田,从而提高耕地国家利用等别[1].本文以花溪区硐口村"旱改水"项目为例,主要研究的是对改造后的水田如何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以确定旱地改造为水田后对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程度.  相似文献   

18.
"节地"与"节水"作为《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这两项指标标准条文的设定原则,设定情况以及权重进行了阐述;其次,根据标准条文对铁路客站进行了试评,并对试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的土地实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土地,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土地闲置,致使土地产出在不断地降低,且在实际工作开展时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加高效地解决该问题,论文提出了“亩产论英雄”实施中存在的不足,相关人员应该对实施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并更好地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重要因素,科学制定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35):256-257
本文介绍了MOOC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基于MOOC教学的现状,然后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进行了分为四步骤的教学模式设计,接着进行了课堂实践的过程阐述。问卷和跟踪调查表明学生对该模式认可度较高,表明MOOC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