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新概念,并论述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导向和政策调整方向。文章在分析了重点开发区特点之后,提出重点开发区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城市化合理推进的基础.通过对上海市航头镇进行的研究,将生态敏感区的内涵和类型划分体系用于城镇空间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并针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分别提出建设途径的建议.这种划分方法对于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和演变对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系统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长期和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方法,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和依据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开发区的发展侧重以稳态经济思想为指导,重点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效率理论为指导,限制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本投资理论为指导,禁止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和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框架及对应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作为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在主体功能区划规划中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在分析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从构建原则、目标和指标选取等方面探讨构建钦州市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施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没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中限制或禁止相关产业开发是困难的,也不会为相关地区所接受并转化成理性的行为.因此,要建立对有关主体功能区规范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保障其妥善解决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是我国实施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以省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单元,采用2006年的统计数据,选取20个统计指标分别从资源、环境、经济三个角度,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承载力和承载压力,进而构建承压度指标作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整体承载压力相对较大,建议作为优化开发区;而吉林、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区承载压力相对较小,建议作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调研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新安排,将成为我国今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因此,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仍处于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统筹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寻求耕地保护空间,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不同国土空间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包括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种类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国未来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空间有序开发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以促进不同区域实现其主体功能,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等具体实际而提出的。云南在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保护生态环境、禁毒防艾等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大部分区域被规划为禁限开发区,促进科学发展亟待破题。财政政策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财政体制、政策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农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比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根据国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传统农区被整体划入限制开发区中的第一类,即农产品主产区,其间又点状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在这些地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什么地方转移以及如何实现转移,既关系到传统农区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也关系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优化开发区如何率先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三大城市群属于四类主体功能区中的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面临着优化发展的要求.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优化开发区要实现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优化开发区要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优化要素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优化空间结构、优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邓春玉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111-118,126
我国开发区布局形式趋向多样化,管理体制呈现从"经济功能区"向"新型行政区"转变分"两步走"的发展趋势,在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开发区的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建立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要求,必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制度统一、分配科学、管理规范、信息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在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于2010年颁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态功能定位角度,对我国国土空间布局作出战略调整,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将被限制、禁止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这些地区来说,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效应与实施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创新构想.目前,正进入逐步细化、实践操作的阶段.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推进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国家层面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阻碍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是人口聚集有难度、生态补偿不到位、区域利益有冲突等一系列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省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不仅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部署,我国将在2007年底完成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年底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一是东北地区由于其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将在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二是《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