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国家国内贸易局商业统计信息管理办公室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厅(局)、商委,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等单位及有关部门对全国610种主要商品1998年下半年的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了排队。其中供求基本平衡商品403种,供过于求商品206种,供不应求商品1种,分别占排队商品总数的66.1%、33.8%和0.2%、  相似文献   

2.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已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逐步过渡到供求基本平衡或供略大于求、市场商品供应充裕的经济。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对613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调查,供求平衡的占66.6%,供过于求的占31.8%,供不应求的仅占1.6%。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人们感觉最明显的,莫过于过去的卖方市场已转变为今天的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看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碧云 《消费经济》2003,19(3):53-56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逐年对600余种大类商品供求状况的排队分析,“八五”期间,我国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仍占一定比重;“九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逐渐被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所取代,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基本消失。到2002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占商品总数的86.3%,与2001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3.4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13.7%,与2001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3.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并且还在继续发展着;市场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不仅表…  相似文献   

4.
王佩 《江苏商论》2001,(9):36-37
最近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一项预测表明,2001年下半年全国603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有103种,供过于求的商品达500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其中家电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最严重,生产能力仍表现为严重过剩。企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消费的增长,且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导致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许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各种经营和促销手段,其中不乏精彩之作,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5.
寇淮 《商业研究》2004,(10):12-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品供求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1998年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供给过剩的局面,同时物价持续徘徊在-1.5-1%之间。通过对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与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对比实证分析,要解决当前商品供给过剩的问题,应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和培养国内需求及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增加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省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 1、农村市场商品供应充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少商品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今年以来,这种状况继续有所发展,受这一大趋势的影响,农村市场商品货源总量充足,但依然存在商品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适合农民消费的商品较少,另一方面受农民收入和购买力分流的影响,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省贸易厅对417种主要消费品1998年上半年的供求情况进行排队分析,其中供大于求的商品284个,占68.11%;供求平衡的商品133个,占31.89%;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相似文献   

7.
积极探索放开价格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中国物价》2005,(6):28-30
(一)绝大部分价格都已放开,管理好放开的价格越来越重要。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公布了《中央定价目录》,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1992年目录时的141种减少为13种,进一步放开了价格。2003年,按商品零售额计算,在三种价格形式中.市场调节价已占95.6%。目前,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已放开由市场形成。  相似文献   

8.
思考思考“买方市场”●丁海华原国内贸易部1997年下半年统计的600多种商品中,供明显大于求的占31.8%,比1996年同期的5.3%高出26.5个百分点。1998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仅增长6.9%,这是消费品市场连续运行13个季...  相似文献   

9.
供求信息     
五十六种再生资源商品供求趋势排队最近,中国再生资源利用协会对商业系统经营的56种主要再生资源商品今年上半年供求趋势进行了分析排队。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所增加。在56种商品中,供不应求的商品13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2%,比1993年下半年排队所占比重减少5.4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26种,占46.4%,比1993年下半  相似文献   

10.
庞宝林 《新财富》2005,(12):14-16
尽管反倾销涉及的出口仅占总出口量的1%左右,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浪潮愈演愈烈,显示中国以往出口的市场差不多接近极限。另一方面,在2004年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即达446种,要“消化”这些过剩的生产力,必须发掘新市场,而中亚及东欧等传统“丝绸之路”上的各国正是商机无限的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程绍勇 《计划与市场》2001,(8):43-44,41
目前,我国商品结构性过剩,买方市场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启动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启动农村市场的前景分析 农村市场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我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约有8.68亿,占总人口的70%,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人均消费水平若略微增长,涓涓细流汇成巨潮,就可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农村市场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市场容量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对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需求的不断扩大,农村市场的容量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月4日,北京: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说,尽管中国增长速度超过预期,但国内需求增长已出现放缓迹象。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2004年9.5%的增长率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不过国内需求和投资增长明显已出现放缓迹象”。季报注意到,与上半年接近11%的增长相比,2004年下半年的国内需求比2003年下半年同比增长仅8.5%。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农村市场和价格走势分析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1996年,中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涨幅从1994年的21.7%、1995年的14.8%,回落到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也降至8.3%。这标志着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已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农村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变中求新是当前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即告别了短缺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相对过剩,1998年上半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601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平衡的商品有466种,占74.2%;供大于求的商品有155种,占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上半年,国家国内贸易局对全国610种主要商品的市场供求情况进行排队,其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403种,供过于求的商品206种,供不应求的商品1种,分别占排队商品的66.1%、33.8%、O.2%.国家统计局近期也对613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进行调查,情况类似,与之相对应的比例分别是66.6%、31.8%、1.6%.伴随着商品供过于求的出现,企业开工率下降,部分行业50%的设备闲置,生产能力放空,同时,物价上涨幅度不大,有些商品甚至出现负增长.一些人既高兴又悲壮地宣称,中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步入过剩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厅(局)、商委,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等单位及有关部门对601种主要商品199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了排队分析。其中供不应求商品为0;供求基本平衡商品446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155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5.8%。现将供大于求商品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困扰.全面买方市场的出现,导致了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启动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启动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消费市场更应该是关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我国短缺经济和以数最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全面形成.表现在:第一,市场格局发生质的变化,供过于求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1997年下半年,全国600多种主要商品供不应求的仅占1.6%,其余均为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不仅限于消费品市场,而且生产资料乃至一些基础产品也相继出现,在铁路、电力、煤炭等基础产业也有反映.第二,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由生产要素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步由供给方面转移到需求方面,市场需求对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和用电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力,已由原来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到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电力,长期被人们视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却真的有些发愁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开拓电力市场,则成了发展电力工业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王军 《财贸研究》2000,(2):62-64
<正> 我国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由经常的供不应求转变为经常的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无论是消费品市场,还是投资品市场,大都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据统计,1997年全国600余种主要商品中,供不应求的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供过于求的占31.8%。应该说,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它有利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买方市场在给广大消费者以巨大益处的同时,给生产者,经营者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具体到今年我国的经济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