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一个民族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身体发展需求而创造的体育活动方式,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括祛病、健身、习武以及相关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包含三层意思:民族的、传统的、体育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体育也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中得以保存。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体育也随之传入中国,并在传入后迅速产生巨大影响,逐渐占据我国体育的主流舞台,如足球、篮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奥林匹克的竞技精神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全球化与世界化成了体育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化需要在弘扬体育精神的同时又深深打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何有效利用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粹,针对两种体育文化的内在统一因素,寻找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取长补短这将有利于消除或减少东方与西方冲突所产生的负面因素,使中国体育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的体育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化特征而不被异化,如何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下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而严峻的问题。本文从学校要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体育的舞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化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坛丑闻不断出现,发人深思,或许因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阿喀琉斯之踵,才衍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丑恶"。西方尚且有基督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一"丑恶"的蔓延,而中国却缺乏一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文化,从而造成体坛"诚信"的缺失。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融入一种怎样的文化,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建立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吴勇 《中国报业》2012,(12):170-171
中国的传媒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体育报道体现了文化和娱乐的两重属性。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西方的对体育赛事的报道文化有许多差异。为此进行分析,归纳不同点,为我国的体育报道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竞技体育快速扩张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相对乏力的背景下,如何让更多深藏闺中的优秀体育文化资源走出去是藏族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藏族体育文化形成动因、分类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传承创新为轴心、以文化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对外交流为助力、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的开发策略,以期为藏族体育文化资源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商》2015,(34)
21世纪是全球化世纪,全球化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的理念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区广泛传播。文化作为影响一个国家及地区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回避地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对外传播的种种风波。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欧美的传播为例,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外传播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谢燕春 《商》2014,(37):290-291
随着社会经济化、全球化,乡镇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西方体育占据体育界的主导地位,而民俗体育的发展是背道而驰,一步一步走向衰亡,为了避免宝贵民俗体育文化的遗失、灭绝。而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可以起到传承及发展的功能。针对民俗体育的教育传承这个问题,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分析了民俗体育在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的一项硬指标,它指的是在各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理应得到快速的发展,对实现扩大内需,拉动体育消费起到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大对我国内部自身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只有不断创新,打造出属于我国自身文化特色的体育展业,才能捍卫住我们的本土体育产业市场不被外部市场所占据,从而,才能使我们本土的体育产业稳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化的经济模式时间并不长,且体育这一字眼的一直被误读,导致其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关于具体的实践大都处于模仿国外模式的探索。对于我国本土传统体育文化的利于还远远不够,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本文将我国国情与自身文化作为切入点,浅谈对于我国体育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廖永祥 《中国报业》2017,(10):27-28
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体育文化向世人传达着拼搏、进取、宽厚、礼仪之德。本文在概述佤族体育文化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佤族体育文化传播的必要性,论述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分析了佤族体育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现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体育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体育价值观的表现形态、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相应的差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体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体育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因此,研究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不同,对今后体育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校园体育文化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大众文化,西方文化。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下,校园体育文化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体育营销在企业品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以福州匹克集团的匹克运动品牌为例,分析了匹克运动品牌如何运用体育营销成功塑造企业品牌文化,揭示了体育营销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在运用体育营销塑造企业品牌文化中应注意:体育营销必须配合企业品牌的系统化战略,建立统一的品牌文化;体育营销在企业总体战略之下也应制定科学清晰的战略规划;体育营销应偏重公益赞助,树立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热心公益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更展示了中国的整体魅力。在现代体育中,体育文化消费和商业体育这两个概念被广泛提及,本文从其特点、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对体育文化消费与商业体育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合着各民族的特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思想。高校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任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思想不断涌入,"文化全球化"所引起的一系列时代挑战之下,90后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陷入对传统文化冷漠、传统文化被"误解"、本土文化认同感削弱等困境。因此,不断寻找和探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出路势在必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6.
曲丽君 《消费导刊》2009,(7):238-238
现代休闲体育与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但二者在精神上又有许多的互通之处。在当今西潮涌动的时代,我们可以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在发展现代休闲体育的同时弘扬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体育文化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期,并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随之提升。由于我国企业受传统文化和体制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较为落后,特别是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上,有的企业还是空白,这同人们对体育娱乐、体育健身等大众体育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不相协调,并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合乎企业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功能。同时,伴随企业的发展,企业体育文化建设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付姝恒 《商》2014,(2):91-91
全球化进程在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以文化为武器,侵蚀他国的文化安全,达到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从而彻底更改他国民众的意识形态使其丧失民族文化认同感而提供了便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也未能避免不受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消极退避,而应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并且利用全球化的大舞台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体育作为一个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以体育市场、体育产业为主导,带动经济全面增长的体育经济。实施体育品牌战略能够加强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振兴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市场定位要把握文化消费的状况,建立品牌地位,因为体育文化的推广是体育产业市场定位的基本保证。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产业对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北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现代化的趋势下,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湖北民俗体育文化和实现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其内涵、保护原则和发展对策上进行分析,旨在为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