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本文根据金融机构经营业务与交易产品类型,将中国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划分为十四个子市场,并采用2015—2018年各子市场代表指标统计与交易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存在因果关系的金融子市场;以各子市场为网络节点,以各市场间存在因果关系为连边,构建中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步改变金融生态,金融科技成为传统金融业提效降本的动力源泉.机遇与风险并存,金融科技的加入是否对传统金融造成风险冲击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采用TENET方法搭建以金融科技、银行和证券机构为主体的风险关联网络,融合PMFG极大平面过滤图法,分析金融科技同传统金融主体的风险传染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性风险路径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银行与证券,金融科技的内外部风险传染性最强;金融危机加强了风险传染的跨部门属性;风险传染以规模、业务相近的直接渠道为主,对关键性路径的识别有助于挖掘金融科技机构的潜在风险点.监管当局应加强对金融科技机构的宏微观审慎管理,识别同部门与跨部门的风险传染路径,优化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3.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三年重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中之重防控金融风险,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督管制,以达到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金融市场错综复杂,其存在的风险更是多种多样,金融市场的安全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网络中的风险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6.
在金融市场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会影响一国金融稳定,因此需要关注金融市场极端风险传染机制.本文构建了MVMQ-CAViaR模型用以分析我国五个主要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的传染路径,借助Wald统计检验及分位数脉冲响应工具探究各市场间极端风险传染的存在性、方向性和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1%VaR能较好地描述我国金融市场极端风险价值动态变化;模型参数和Wald检验结果表明,五个金融市场间存在单向风险传染,传染链条依次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及黄金市场,某一金融市场极端风险价值有助于其他金融市场未来极端风险的预测;分位数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新息冲击对本金融市场影响力度更大、持久性更强,对其他金融市场影响较小、持久性较低,且作用方向不同.综上,监管当局和金融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金融市场间的极端风险传染,防范交叉风险传染带来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4—2023年的日度数据测度了我国金融不确定性指数,考察了我国金融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金融不确定性冲击下,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非对称性、阶段性、时变性和联动性。(2)从分时段风险溢出网络来看,重大不确定性事件会影响金融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关系,且不同时期的风险传染路径不同;在风险溢出网络中,金融不确定性指数的溢出效应最大,是网络的风险中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高溢入效应和高溢出效应表明,其为金融不确定性向其他市场溢出的重要桥梁;货币市场则承受了更多的外部风险冲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风险传染机制和加强金融协调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在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知识构建银行系统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银行同业投资回报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了银行系统在遭受随机冲击后的风险传染过程,并通过模拟仿真解释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刻画全球股票市场风险传染的动态路径特征,从波动溢出网络视角分析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采用DCC-GARCH动态溢出指数框架来捕捉全球股市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染效应;然后,基于方差分解构建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特征.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期间,全球股票市场高度相互关联,并依赖于极端经济事件;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期间全球股市溢出整体呈现减弱态势;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开放与国际贸易往来等推动我国股市进程走向新阶段,风险溢出与吸收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一个格兰杰因果尾部风险网络,从整体网络关联性视角考察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结构及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一是从总体看,2008年以来,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波动上升,资管新规的实施使溢出效应由升转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溢出效应短暂上升,但目前已回落至低位;二是从风险的空间结构看,房地产部门较高的风险出度和入度引发了风险加速机制,使其成为重要的风险源和承担者;三是从风险的时变特征看,保险、证券等业务创新多的部门风险来源的角色在强化,银行向信托、证券业的风险溢出近年来有所上升.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当前应当进一步完善资管新规,加大对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密切关注房地产部门风险.  相似文献   

12.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良性的发展除了效率提升、市场规模扩大之外不应该忽视市场的正义、良知及道德,金融伦理是金融发展的底线,金融伦理也决定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资本市场伦理指的是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及诚信体系等一系列金融道德标准,本文侧重于分析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20余年发展历程从金融伦理角度进行简要评析,并归纳出存在的显著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本市场伦理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takes an asset pricing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quity market comovement and contagion at the sector level during the period 1990-2004 across the regions of Europe, Asia, and Latin America. It examines whether unexpected shocks from a particular market, or group of markets, are propagated to the sector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sector heterogeneity of contagion. This implies that there are sectors that can still provide a channel for achieving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during crises despite the prevailing contagion at the market level.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links in the propagation of contagion.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evaluates the Allen–Gale (2000) analysis of interbank deposits to explain financial contagion. This paper modifies the pecking order of asset liquidation developed in Allen–Gale, which is essential in fragility analysis. Furthermore, we also provide a claim structure called liquidity pool that can both achieve risk sharing and prevent financial contagion across regions whe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bout bank assets is absent. This model can partly explain why bank panics reduced substant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Fed and the role of IMF in regional financial crises.  相似文献   

15.
Financial Networks: Contagion, Commitment, and Private Sector Bailou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develop a model of financial networks in which linkages not only spread contagion, but also induce private sector bailouts, where liquid banks bail out illiquid banks because of the threat of contagion. Introducing this bailout possibility, I show that linkages may be optimal ex ante because they allow banks to obtain some mutual insurance even though formal commitments are impossible. However, in some cases (e.g., when liquidity is concentrated among a small group of banks), the whole network may collapse. I also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network size and apply the results to joint liability arrangements and pay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信用风险相关理论和信用风险转移的已有研究成果,从CRT市场上信用风险本身和CRT交易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信息不对称下微观银行CRT行为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以及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等宏观因素波动3个方面对CRT市场上信用风险传染的作用机理和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为我国CRT市场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本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受不同风险文化的影响,欧美金融集团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最终结局迥异。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背景,结合我国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情况和产融结合加快的大趋势,分析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融集团风险控制成败两方面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控与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