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la 《投资与理财》2014,(3):54-55
过年的时候,长辈们都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得到压岁钱的孩子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节,晚辈们自然少不了给长辈拜拜年,而长辈们也少不了给未成年的晚辈们一个红包.里而装的自然就是“压岁钱”,多则上千,少则数百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于生活点滴中.家长们不如充分利用好“压岁钱”,将它变为“压岁礼”。  相似文献   

3.
压岁钱的支配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财商。在家长的悉心指导下,孩子可以在规划压岁钱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并逐渐掌握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理财技巧,从而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面临的各种与钱有关的问题。每年新春佳节,在走亲访友拜年的过程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多年来延续的传统。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长辈们给孩子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少则数千元,多则  相似文献   

4.
_   《金卡工程》2006,(8)
2-14恭喜发财 红包拿来晓静;临风;唐燕;压岁钱的由来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趁着还未满18 岁,赶紧走亲串友给长辈们拜年贺福,“索 要”压岁钱吧!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 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 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 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  相似文献   

5.
传说有一种小妖叫"祟",除夕夜会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来年会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打坐,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8枚铜钱给孩子玩,睡前放在了枕边。半夜"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于是家家户户效仿,由于"祟"与"岁"同音,从此就有了压岁钱之说。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华人 过春节,家家都要蒸年糕、贴春联、逛花市,除夕全家吃团圆饭。春节那一天,晚辈纷纷给长辈拜年祝贺,孩子们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年初一扫帚要统统收起来不许扫地,以免扫走吉祥福气。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纸袋,里面装着两粒柑橘作为贺年礼,  相似文献   

7.
理财大家谈     
《科学投资》2006,(3):64-65
过完年了,父母们也开始烦恼了——孩子动辄上千元的过年钱该怎么处理?单纯存银行好像有些太传统,让孩子自己处理更是不放心。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现在则动辄上千,高则上万元,面对孩子一夜“暴富”,父母们不无担心,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压岁钱都是怎么处理的?《科学投资》选取了一些读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红包     
彭晓 《中国金融家》2014,(2):118-118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发红包早已成为中国春节中一项不成文的习俗。红包也叫压岁钱,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意在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发红包在中国年俗文化中源远流长。其中一个传说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祟”的小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过后,越来越厚的红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份有关压岁钱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90名孩子在春节期间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达2万元。调查还显示,只有约5%的孩子拥有对自己压岁钱的"绝对使用权",直接交给家长或者被父母存入银行账户的,占到了76%。之所以会直接收走压岁钱,是因为多数家长认为压岁钱本身是大人的一种社交往来,加上孩子还太小,过早接触金钱会影响其成长。而与此同时,孩子却另有一番认识,在我给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10.
佳木 《金融博览》2008,(3):84-84
早在的孩子可谓生到了蜜罐里,爷爷奶奶围着,爸爸妈妈宠着,只要不太过分的要求,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逢年过节的家长给压岁钱不说,隔三岔五的零用钱也不少。于是一些负面新闻就跳了出来:小学生自费2000元请客过生日,中学生几个月换一部手机,大学生一年的压岁钱相当于两学期学费……许多孩子也在喊冤:我们的压岁钱爸妈都给没收了,零用钱?还不够我自己花呢!  相似文献   

11.
王祥胜  王蕊 《理财》2012,(6):17-19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逐步提高,如何让孩子从小树立理财和节约用钱的观念,是家长必须面对的新问题。除了给孩子买的保险之外,不少家长选择了银行储蓄。以孩子的名义开设银行账户,把孩子过年所得的压岁钱和平时的一些闲钱存入账户,由孩子自己支配,家长监督。  相似文献   

12.
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金钱观、消费观,增强理财意识,学到理财知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少则几十上百,多的几千上万。孩子的压岁钱该如何处理呢?由孩子自己拿着,恐怕不行,孩子还小,自控能力不强,可能会胡乱花掉。很多家长就用各种方式或理由,把压岁钱从孩子那里"忽悠"过来,替孩子保管或者"充公"。其实,处理压岁钱,是孩子学习理财的一个好契机。引导孩子学习理财研究表明,5—12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家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3,(20):5-5
六一儿童节里,孩子们会收到包括现金在内的各种礼物,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也自然成为广大家长们的热门话题。家长之所以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财商”,也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获得现金的方式早已不仪仅是每年一次的压岁钱。手中的可支配现金越来越多,而消费品的形式和购买渠道又五花八门,这就需要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树立孩子正确的理财意识,为孩子未来的财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00,(4):71
2000年,新年里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从父母、亲友手里拿到的贺礼、压岁钱,是一张正面印有一位可亲可爱、风华正茂的“龙博士”形象的多功能磁卡式存款凭证。这就是中国建设银行自2000年1月1日起,向全国公众发行的第二枚系列生肖储蓄卡——“龙博士”生肖储蓄卡。在此之前的1999年该行已推出了首枚“兔年生肖卡”,中国建设银行逐年推出的系列生肖储蓄卡在国内各金融机构中尚属首家。 该“龙博士”生肖储蓄卡的主要适用对象是全国的青少年和儿童,旨在家长通过每年给孩子压岁钱的传统习惯,将钱存入卡中,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储蓄理财的好习惯;同时,随着今后孩子逐渐地长大、升学、异地就读等,家长还可以为在外地读书的孩子通过该“龙博士”等的系列生肖储蓄卡定期或不定期打入其学杂费和生活费,方便其异地存、取、消费转帐及查询、修改密码等的使用,既省心安全,又能使孩子从小就可学习掌握到许多的金融理财知识,当个“小金融家”。 办该卡手续简便,先存后用,申请人只要存入1-10元人民币即可办理,无需担保,不能透支。持卡还可定期收到发卡建行寄送的金融知识宣传资料,并可根据家长的要求,逐项提供设定孩子每日最高取款额、小额转帐存款等辅助服务。 据了解,该系列生肖储蓄卡共12张,建行每年都给予推陈出新,旧卡不再收回。凡在春节前持“兔卡”到建行换取2000年“龙博士”卡的免收换卡工本费。其余时间换领或新办“龙博士”卡的视情况(卡内存款余额或客户生肖属相等)免、减半或收取每卡工本费10元。 由于该生肖储蓄卡卡面设计是以当年生肖属相的卡通形象为主体,生动活泼,制作精美,又为含有面值的正宗金融卡,使其具有了极高的收藏、保留价值,仅在“兔年”就已成为全国400余万青少年、儿童的理财之物和收藏至爱。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家》2010,(6):158-158
如今,“压岁”红包越来越大,春节后的“小富翁”也越来越多。如果父母能提早跟孩子一起做个“压岁钱”的理财规划,不但能让压岁钱用得其所,还能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和理财技能。  相似文献   

16.
娃娃理财     
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是摆在家长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理想的方式是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权,让孩子亲身参与和感受财富积累与合理花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俗认为,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可以使孩子化凶为吉,得到压岁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地度过新的一年。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孩子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林林是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去年春节一共收到压岁钱8000元。  相似文献   

18.
压岁钱的支配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财商。在家长的悉心指导下,孩子可以在规划压岁钱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并逐渐掌握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理财技巧,从而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面临的各种与钱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什么?小时候,春节是丰盛的年夜饭,是盼望的压岁钱。长大后,春节是漫漫的回家路,是满满的幸福感。春节,以亲情为伴,以文化之名,向时间和生命致以一年一度的问候。如今,春节正在被赋予更多新意,给不同年龄的人带来情感的共鸣。“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幸福欢腾的年味,祈福拜年的年俗,填满了一代代中国人关于春节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20.
《理财》2009,(2)
对于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来说,半年后的考试将是他们的重要目标。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请家教一直是家长们的首选。目前,一种“网络家教”正在悄然兴起,不过相关人士指出,“网络家教”暗藏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