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南京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点:消费水平提高较快,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南京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5年的1955.21元增加到2004年的3619.3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从1995年的55.06%下降到2004年的46.53%,移动电话、洗衣机和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也大幅增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在消费结构方面,南京农村居民消费中主要实物消费的比重有所下降,主要服务消费的比重有所提高,从1997年到2004年,实物消费中人均食品消费比重从36.8%下降到33.98%、人均衣着消费比重从…  相似文献   

2.
保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1020元增加到2001年的1463元,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96年的1129元增加到2001年的1280元,年均增长2.5%。1996年与2001年比较,收入在625元以下的人口由26.5%下降到17.7%;收入在625元以上人口由73.5%上升到82.3%,其中2000-3000元的占8.8%,3000元以上的占5.9%。  相似文献   

3.
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特点,我市是一个农业市,农业人口占90%。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23元,人均生活消费为1315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4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为5326元。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我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以重点村为对象全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走出了一条产业化扶贫之路。使1.3万人实现了解决温饱的目标,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90元。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弹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作为基本生存所需的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比较稳定,而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增速加快应是必然的趋势。但2003年广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食品、衣着消费支出人均1519.72元.同比增长4.6%,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保  相似文献   

6.
关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的探讨贺宏善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发展了、经营搞好了,纯收入增加了,才能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改善。本文通过分析1993~2003年(数据所限)云南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如何提高全省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和更好地促进我省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力求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农村城市化,有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必须研究,即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衡量农村的经济水平,传统的首要指标是人均年收入。从温饱状态到小康水平,有关部门曾经多次拟订过指标。贫困线的标准,起初是人均年收入低于200元者,后来提高为500元。小康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城镇居民水费支出占收入与消费的比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1995—2000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水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尺)与水费支出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例(r)的变化及其原因,认为:宜统一采用R作为控制指标;通过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居民承受能力;进一步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大水价调整幅度。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是上海改革和发展的重要 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然而,从对十年来上海居民收入和消费变动情况的分析,有些方面可以引起我们作进步的思考。 1、经济持续增长,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上海人均GDP,1990年为5910元,2000年为 3. 46万元,比 1990年增加了2. 87万元,是1990年5 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年为2181.60元,2000年上升到11718.01元,比1990年增加了9536.41元,是1990年的5. 4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八五”时期,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又有了新的提高,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17元,1994年达到人均1107元,平均每年递增14.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递增4.2%,从而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消费由温饱型向小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最大城市生活消费指南网站大众点评网发布了2010年度城市生活消费报告显示,在对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上海、天津七大城市年度消费热点和趋势盘点后发现,去年北京市民外出就餐人均67元/次,低于平均值,而上海市民外出就餐最贵。  相似文献   

13.
正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较低水平。2017年,兴安盟农牧民收入9242元,比全区平均水平12584元低33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3432元低4190元。到2020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当前7.5%的增速估算,全区农牧民收入将达到15633元;按照全国当前7.3%的增速估算,全国农牧民收入将达到16594元;按照兴安盟当前8.5%的增速估算,全盟农牧民收入将达到11805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382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89元。  相似文献   

14.
《致富之友》2005,(1):50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2090元增加到2001年的2366元。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1997年的55%下降到2001年的47.7%,这是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平由温饱迈入小康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当前最通用的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成都市近10年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成都市城市居民生态足迹由1980年的1.7591 hm2/人增加到2002年的1.9475hm2/人,增加10.7%,其中1990年和199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偏大,1992年以后增加缓慢,呈现比较明显的平稳上升趋势;通过与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支出比较,生态足迹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支出是相应增长的,说明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其居民的生态消费也在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6.
随着辽宁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民的收入的不断增加 ,农民的消费水平随之提高 ,农民消费品数量和质量已发生很大变化 ,消费关系日益复杂 ,农民消费已成为一个广阔的领域。一、农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1)商品性消费支出增加 ,比重上升。1978年以前 ,辽宁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 ,农民的生活消费基本上是以自给性消费为主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农民现金收入急剧增加 ,购买力迅速提高 ,农民已不再满足于自产自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生活消费转向以商品性消费为主。到1997年 ,农民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居民在外饮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背景改革 2 0年来 ,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按可比价计算 ,1 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 1 978年的 4倍。随着收入的增加 ,农民的饮食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外饮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按 1 998年可比价计算 ,农民生活消费由 1 991年的人均 1 2 2 5元增加到 1 998年的1 6 4 7元 ,增长了 34 % ;农民食品消费由 1 991年人均 6 95元增加到 1 998年的 90 7元 ,增长了31 %。然而 ,同期在外饮食却增加了 1倍多 ,在外饮食支出占食品消费的比例由 7%上升到1 1 %。尽管近几年来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有下降趋势 ,但在外饮食却呈增长趋势。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产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生、安全、无公害的水产品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因工厂增温养鳖的迅猛发展,温室鳖价格跌入到低谷,目前每kg20-30元也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19.
据城市和农村居民水果消费资料分析,水果消费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对水果需求量愈来愈大,要求愈来愈高。1994年城镇居民干鲜瓜果消费额人均84.26元,其中高收入户(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人均为140.81元。1995年人均水果消费量达30.31公斤,比1990年增加1.4倍。在农村,1995年农民人均水果消费量6.96公斤,比1990年增加了2.7倍。  相似文献   

20.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总体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以渭南市蒲城和大荔县为例:蒲城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元,2005年为1810元,增加185元,增长11%;大荔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2005年为2150元,增加330元,增长18%。由于人均收入绝对量少,基础低,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都在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潜在负担多,增收难度大,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型。调查发现:凡是种植经济作物的村,农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