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许多文献指出我国银行业监管具有激励不相容性,但是通过对银行盈利性与资本充足率关系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资本数量虽然偏低,但在隐性存款担保机制尚发挥主要作用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激励相容性。因此,从具体国情出发分析,资本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监管具有一定的正激励相容度,只是趋近于零。我国银行业监管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是逐渐向+1靠拢。  相似文献   

2.
刘斌 《新西部(上)》2015,(1):47+44-47
文章阐述了激励相容监管的含义,分析了激励不相容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引入激励相容监管的对策.要提高对激励相容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中融合银行内部管理,差别对待;引入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的暴发使我国银行业经营亏损面增加、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资产质量下降、潜在风险特别是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所以,加强对银行业务国际扩张、银行业金融创新及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建立与完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体系,重视政府在银行系统性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防范与控制银行业风险的良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但随着银行体系的发展壮大,伴随而来的银行风险、金融监管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国面临着防范银行业风险、促进银行业发展及金融监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通过健全银行业法规体系、改变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来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我国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所以金融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赵亮 《改革与战略》2012,28(1):85-87
县域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县域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县域银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使区域性金融风险增大。文章分析县域银行业监管体系发展历史,结合当前县域银行监管体系发展实际,探讨优化县域银行监管体系的路径,提出了科学整合监管资源、健全组织结构设计、完善外联机制等优化县域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群 《北方经济》2010,(2):83-85
一、引言 银行体系本身的脆弱性使得银行业市场失灵现象甚为严重,政府通过提供银行监管,可以缓解不完全竞争所导致的高贷款利率、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有外部性所引发的银行挤兑的蔓延以及监管中的"搭便车"现象,保证银行业安全稳定,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在配置市场资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同时也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现存文献多是基于市场失灵(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去讨论监管的缘由,本文则首次提出了政府失灵的观点.认为银行监管是政府失灵情况下的制度安排,并利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来评价现有的银行监管体系。文章最后在分析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统一的功能性银行监管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亦龙 《改革与战略》2008,24(11):90-93
当前,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仍然存在监管基础不牢、监管原则与方法不适应监管要求等不足。面对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我国应从转变银行监管理念、完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银行监管组织体系以及强化银行监管合作等方面着手,构建统一的功能性银行监管体制,确立良性的银行监管运行机制,实现银行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乐 《理论观察》2007,(1):144-146
新的金融环境下,传统的监管理论遭遇挑战,其有效性受到置疑。监管有效性理论立足新问题,着重从资本监管、市场纪律和激励相容三个方面予以改进,试图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鉴于我国银行监管缺乏效率的现状,监管有效性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要加强监管,有效的抵御一些系统性的风险。因此我国银行为了抵御系统性风险,必须要结合监管体制的变化以及经营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适应监管法规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在宏观审慎监管体制下我国银行存在着很多的系统性风险,这给其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要结合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我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文章主要围绕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和特点;然后,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提出宏观审慎视角下我国银行业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