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进入21世纪初的最大发展将是以信息化来推动工业化进程,最大的特点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代替传统产业.青岛工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信息化将给全市的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紧紧抓住历史的机遇,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化是我国第一次现代化,信息化是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对工业化具有补充、替代和协同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使工业化不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终点;在应用工业制造技术的同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要求管理改革和创新;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电子政务是手段,电子政府是目的,政府信息化是过程.实施电子政务,整合、集成高于分立、单处;项目管理优于职能管理;外部信息胜于内部信息;历史机遇大于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不断发展,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三个层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不断发展,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三个层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趋势,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下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描述,阐述了大数据对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影响,提出从加快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产品以及业务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个方面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对河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重组,从而可增强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河南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但河南省服务业发展还处于滞后状态,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薄弱,已经制约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本文认为,现阶段需要根据河南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需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提高服务业综合素质;培育特色服务群,为工业产业集群提供良好服务;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带动制造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周君威  曾兵 《商》2013,(24):225-225
国家针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种背景下我们也可以看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并且工业化和信息化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分析了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金红 《商场现代化》2006,(22):169-170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徐州市工业战线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抢抓东陇海产业带建设的新机遇,大力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产品集中,突出项目载体作用,加快技术进步和信息化推进工业化步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工业整体素质,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这是我们党抢抓世界新技术革命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也为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欠发达地区,应主动思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嘉兴市两化融合评估摸底情况看,目前嘉兴市企业工业化水平不高,不同产业间工业化发展不均衡;企业领导对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研发、制造和支撑服务的提升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只停留在生产要素层面。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从政府层面应做好政策的导向性;从企业层面做好装备智能化、过程信息化和管理集约化三个方向的规划和实施;从产业层面应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从宏观层面离不开其他领域的信息化。企业和政府应充分认识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付于产业发展新的生命力,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实施以园区为载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样说明,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过程的必由之路,工业向各具特色的园区集中,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然而工业向园区集中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完全自发的过程,必须加以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工业经济紧密结合为目标,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主线,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轨迹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工业化的差距。河南濮阳作为一个新建城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要加快经济发展,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也是广大农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保持工业整体水平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中新设立工业和信息部,这表明我国正在全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工业信息化建设。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工程造价行业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然而相关的软件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却很低。工程造价软件企业为了做大做强,需要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借鉴美国信息化发展的经验,紧紧抓住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快速提高我国经济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是工业化后的产物 ,是工业化过程中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对信息的要求日益增加 ,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信息化能够催化传统产业的嬗变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信息化的发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而这需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来予以满足。为满足信息业的需要 ,工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技术创新 ,以高技术为支撑 ,向更高的产业结构演进 ,二者相互促进。最理想的选择应是 :以工业化为根本 ,同时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李颖 《现代商业》2014,(8):155-156
“十二五”时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目标成本、设计成本的确定,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的实际发生。通过产品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与克服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达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老工业企业的特点着手,讨论老工业企业的信息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