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小说对恋爱,婚姻的描写生动,真实,语言风趣幽默,对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塑造更是成为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面对恋爱婚姻选择时突出的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小说,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达西性格傲慢使得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造成两人之间情感的波折起伏,最终消除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主要介绍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四段婚姻及体现的作者的婚姻观,同时简要阐述了这种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绕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所述的“声音“,以展现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觉醒的两个层面为切入点,通过她与具有叛逆个性的女艺术家芮芝小姐的性格比照,剖析埃德娜追求个体独立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必须彻底摆脱对异性的心理依附。  相似文献   

4.
张琦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264-264
《儿子的否决权》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女主人公索菲凄楚动人的一生。本文从拉康的锌像理论来解读小说,试图解析他者对女主人公自我塑造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从而挖掘其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契合点,探究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陈晨 《商》2014,(6):63-63,22
在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主要共经历了四次“梦中迷雾”事件,作者对这几次迷雾的描写都非常精彩,本文将着重探索这几次“迷雾”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鸿 《消费导刊》2009,(9):211-211
本文试图以精神分析学说为视角来分析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野草在歌唱》,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深心理世界,找出其心理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是妇女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7.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女主人公同样生活在男权主导的社会,她们的命运有着不同忽视的联系。本文采用西方女权主义视角,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分析,对比。在不同方面看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方式,程度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王瑞 《商》2013,(22):318-319
卡森·麦克勒斯是美国20世纪具有较大影响的南方女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克勒斯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借用了18、19世纪很流行的哥特体小说的形式,描写了美国南方小镇上一场怪诞的三角恋关系。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密利亚与男主人公李蒙实际上是具有雌雄同体人格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在具有绝对话语权的男性社会中是没有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的。而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与爱密利亚和李蒙相比马文确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男性特征的形象代表。而李蒙对爱密利亚的背叛,马文和李蒙与爱密利亚的决斗正是以李蒙为代表的男权社会对“雌雄同体”的控制与排斥。在男权社会中,雌雄同体就是“他者”。最后爱密利亚被打倒击垮,李蒙放弃自己的过去而追随马文也正意味着雌雄同体在男权社会中的幻灭:要么被击垮,一蹶不振;要么被同化,放弃自我。  相似文献   

9.
高洁 《市场周刊》2013,(5):76-77
小说《冷静与热情之间》是由两位作家分别从男女两位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同时写作同一个爱情故事。小说先是在月刊《角川》连载,后来移至《Feature》杂志。历时两年余连载完结后,便由角川书店于1999年10月刊行单行本,并在2001年9月推出纸面便携油珍本,即日本人所说的“文库本”。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女作家徐小斌的小说中,逃离是女主人公在现实社会受挫后最重要的行为方式,而那些蒙着神秘文化面纱的宗教神话世界、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化外之境"和摆脱了历史束缚的自然爱欲世界,则成为对主人公进行精神救赎的皈依之地。从心理学的意义看,这种奇特的逃离方式具有对病态现代人进行精神疗救的形而上色彩。然而,拨去神秘的面纱后我们发现,现代人始终无法抵达真正的灵魂栖息地,获得心的归属与庇护。  相似文献   

11.
李国威 《商务周刊》2008,(14):94-94
最近看一本著名的商战小说,女主人公是美丽干练的销售精英,没有她拿不下的订单。美丽的女销售遇上竞争对手兼过去的恋人,终于倾诉衷肠:"我不会再做你的对手了,我就要转到公共关系部做总监了。"对于这种职业升华,身在公共关系行业的我不仅自己激动,还要将故事和感受跟人分享。  相似文献   

12.
刘昀 《商》2014,(50):113-113
发表于1932年的小说《人生哲学的第一课》,用第一人称“我”描写了主人公在1925年的昆明濒临绝境的遭遇,表现了年轻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经历,阐释了饥饿的主题。并大段运用意识流手法,善于自嘲。基本形成了艾芜流浪小说的基调。  相似文献   

13.
《人树》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文学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小说中女主人公艾米.帕克的形象历来备受争议。从异化角度入手,分析了艾米对丈夫和儿子强烈的占有欲,揭示艾米失去自我,心灵扭曲以致最终难逃被异化的厄运。  相似文献   

14.
姜仁凤 《商》2012,(24):139-140
伍尔夫最后一部小说《幕间》描述了波因茨宅奥利弗一家和村民们观看露天历史剧的故事。作品中,女主人公伊莎的诗歌,露天历史剧的台词以及叙述者幽默抒情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现代人在经历过一战又面临着二战即将爆发时的生存困境,揭示了现代意识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5.
创业者荐书     
《创业家》2011,(7):118-118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周末读《女少年》,才知我对女性知之甚少。小说主人公是70后,在被忽视和批评的家庭里成长。没有苦难,但少有快乐的童年给主人公留下巨大阴影。因不快乐,很多人会失忆。但作者秋微能以非凡的文笔和感悟,把细节描写得淋漓,让读者爱怜和反思。尤其让充满英雄主义又一事无成的男壮年(孩子们爹)汗颜。  相似文献   

16.
《办公室的故事》是前苏联一部爱情轻喜剧片。男主人公诺瓦谢利采夫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统计局公务员,有些谢顶的他已经由当年风度翩翩的青年学生变成了唯唯诺诺、未老先衰的中年人。他一门心思谋取轻工业处的处长职务,这并不说明已经离婚的他有多大的事业追求,他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多挣几个钱以养活两个淘气包儿子。而女主人公,他的顶头上司柳德米娜是那种典型的女强人。这个男人婆式的女局长不苟言笑、性格高傲,对部下不留情面,人称“冷血动物”。  相似文献   

17.
《名利场》是著名作家萨克雷经典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选择19世纪初期英国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在作品中没有男主人公,只有两位性格各异的女主人公,自然最终命运也不同.《名利场》不但是小说,也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名利场的世界华丽多彩,但到处充满硝烟.由于在虚伪的名利场中,人们都想找到完美的位置,以此炫耀自己,导致人们受内心的驱使而进入到名利场,人们的眼睛被这个名利场遮挡,且该社会想要达到隐瞒人们心灵的目的.针对《名利场》中角色的交流,本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2015,(52)
《复活的度母》是一部蕴含历史风云变幻和女性个人生命体验的小说,小说将两位主人公琼芨白姆和茜洛卓玛放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让母女两代人的生存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交错呈现,让我们看到了两代藏族女性共同的挣扎。本文将主要从历史、情感和精神三方面对母亲琼芨白姆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袁凤 《商》2014,(46):94-94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之一.女主人公苔丝天生丽质,自然淳朴,真挚可爱,可谓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然而,命运却是短促而不幸的.对于这种不幸,本文拟从社会时代的悲剧、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等多方面溯源.  相似文献   

20.
邵秀荣 《消费导刊》2012,(5):149-149
小说《洪堡的礼物》通过对作家洪堡和西特林的描写,揭露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以及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真实地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场景和当代美国人扑朔迷离的精神状态。本文意在从小说主人公生活的西方社会背景对其前途命运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当前社会及文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