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从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两年的牛市似乎标志着股改是全面胜利的.全流通后的中国股市将会将会是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全流通下的中国股市的机遇和风险,并指出全流通模式下中国股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韩玉麒  杨年 《现代商业》2007,(7X):157-159
从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接近尾声,两年的牛市似乎标志着股改是全面胜利的。全流通后的中国股市将会将会是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全流通下的中国股市的机遇和风险,并指出全流通模式下中国股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霞 《消费导刊》2009,(1):60-60
目前,学界关于全流通这一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是否可行的争论不停。文章管中窥豹,力图证实应该在中国资本市场实施全流通。文章的主要思路是首先结合反对在中国资本市场实施全流通方案的四个观点,从反面阐述该方案的可行性;而后结合股市的具体实际权衡全流通方案的利弊,进一步阐明了支持全流通的原因;最后得出全流通方案在中国股市应该实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用垄断模型分析股市,能够说明我国股市基本特征,解释股市失灵原因、困惑现象和全流通的症结。我国股市正从垄断模型走向竞争模型,股票全流通需要等待股市成熟。  相似文献   

5.
《商界领袖》2004,(4):23-24
中国股市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全流通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敏感话题。在国有股减持叫停之后,全流通成了业界多数人的期盼。这一关乎整个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大事,在2004年真的会全面启动吗?我们信息这个话题必将成为本次两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用垄断模型分析股市,能够说明我国股市基本特征,解释股市失灵原因、困惑现象和全流通的症结.我国股市正从垄断模型走向竞争模型,股票全流通需要等待股市成熟.  相似文献   

7.
资讯     
《大经贸》2004,(2)
启动全流通:今年是个好时机中国股市的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讨论的焦点,在"第八届中国资本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目前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有股减持应建立试点先行的办法,在全流通过程中不追求一个完美的方案,但一定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专家认为,2004年是启动全流通的一个好时机。  相似文献   

8.
綦天正 《浙商》2008,(14):92-92
大小非解禁之后,全流通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为什么次级债危机发生在美国,但中国股市的跌幅却远远超过美国?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产业资本的眼光看股市。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分析在全流通分步实施的背景下(即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如何判断某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怎样预测某公司的股票全流通价格?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每一股市的投资者都梦褡寐以求、不断探寻的。通常认为,在系统性风险相同即宏观因素对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底,我们证券市场上的"大小非"已经基本解禁完毕,将迎来全流通时代,股市三年多的"大小非"解禁问题也已经过去。但是,在后"大小非"解禁时代,该问题仍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大小非"减持依旧存在、上市公司内幕交易风险和恶意并购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融资政策、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证券市场的制度的不断创新,会带来市场结构的变化,为上市公司的筹资带来机遇和挑战。基于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及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了全流通下上市公司融资的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有股全流通的目的和原则.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当前股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国有股"减持"不等于国有股"全流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做根本性调整.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刚 《新财富》2004,(8):38-39
中国股市充斥着热衷“股票买卖行为”的消费者,他们更多按照商品数量的多寡而非内在属性来确定股票的价格。这导致了A股价格与业绩增长无关而与股本大小高度相关的独特现象。改变股票消费品属性的有效办法是实行全流通,引人真正的投资者——非流通股东。他们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将是套现资金是否有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因此,即使其持有的蓝筹股以市价全流通,他们也未必会套现。可见,全流通不是A股市场的灭顶之灾,而是二元结构的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14.
丁玲华  周俐 《市场论坛》2004,(5):70-71,61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芡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有股全流通的目的和原则。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当前股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国有股“减持”不等于国有股“全流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做根本性调整.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迅雷 《新财富》2006,(6):34-35
曾经产生财富故事最多的中国股市上,却没有一个职业证券投资者登上“《新财富》500富人榜”;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去10多年里内地股市给个人投资者提供的致富机会实在不多,证券市场自身的潜规则也让富人难以现身。如今,盛产富人的实业投资领域由于产能过剩、政策调控等原因风险逐步加大,相比之下。全流通后步入规范、创新轨道的股市正为演绎新的造富神话提供条件。而要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眼光和大气应该是一大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陈新宏 《商业研究》2006,(4):158-159
中国股票市场流通制度的缺陷是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所在,出路在于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全流通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全流通的股票价格。必须依据一个基本的定价模型,以此来逐步解决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工作已基本结束,股权分置即将成为历史,证券市场就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可是,股权分置是过去二十年支撑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平台.现在,这个平台被"全流通"市场替代.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的角度分析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变化,以及分析了在全流通下我们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由于中国股市尚未实现全流通,造成股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等现象;人民币资本项目没有放开,现行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仍存在较大差距,人民币存在强烈升值预期,美元计价资产被高估.现阶段外国企业A股市场上市的条件仍不成熟,只有解决股市全流通问题、放开人民币汇率管制后,外国企业的上市问题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王吉舟 《商界》2006,(4):44-79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四年时间中,~直处于下跌状态,直到2005年末,这种趋势才有所缓解。“干点论”是对过去几年连续下跌的全面总结,也构成了瓦解中国股市旧价值中枢的理论武器。暴跌的股市必然是民怨沸腾的地方。监管机构犹豫三年后,终于无法再承受各方的压力,在2005年中旬策动了中国股市的全流通改造。这次改造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它不是一次小范围的修缮,而是中国经济最高决策层承认旧价值体系崩溃,开始重构新价值体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在股市再度爆发一场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大讨论之际,财富转移的另一个大场面也悄然展开。 纵观200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围绕着国有股减持和流通,股市一路阴跌,但就在专家们惊呼“中国股市边缘化”时,“赢家”们则笑看市场向1000点乃至更深处跌去,在多方力量的打压下,市场“空”气浓厚,有人去香港炒H股了,有人去上海炒房地产了,有人大炼钢铁去了,当然,还有人等着市场最低价的出现“接收”3.5万亿的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