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昌利 《商》2014,(31):154+141-154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高IPO抑价现象,长期下去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从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IPO抑价的现状出发,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高IPO抑价的原因,从而提出出了缓解我国股票市场高抑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IPO抑价现象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术界众说纷纭,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IPO抑价现象依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分析我国IPO抑价问题应该首先认识到当前流行的核心理论,进而找出能够解释我国股市IPO抑价问题的理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3.
孙冉 《中国物价》2013,(2):29-32
IPO高抑价现象在我国表现显著。本文考虑了非价格因素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承销商是否具有全明星分析师和承销服务的差异性对IPO抑价的影响,同时间接证明了IPO承销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  相似文献   

4.
吕非易  张夏夫 《现代商业》2014,(15):192-193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PO抑价率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对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将根据相关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选取特定的区间样本,统计IPO抑价结果,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相关指标与抑价率的线性关系,并以此得出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成因,并针对其中造成IPO严重抑价的因素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为IPO发行定价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国外的理论重在研究IPO抑价的原因,且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前提条件之上的,用这些理论解释我国IPO抑价率过高的情况不是特别合适。本文就我国证券市场各个阶段定价方式和发行制度的特征及各阶段IPO抑价率的情况做一简要分析,并针对IPO抑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成方 《商业科技》2014,(19):190-191
IPO抑价是金融经济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来讨论IPO抑价的形成原因,并且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以期为后续关于IPO抑价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赵贞玉  耿艳 《中国市场》2015,(13):10-11
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不论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在新兴的资本市场,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文章通过运用弹簧振子理论,研究上海股市IPO抑价问题和新股上市后续定价效率问题,得到结论如下:我国IPO抑价程度与新股上市时间和流通盘大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率极其高,随着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断向市场化完善,IPO抑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任小滨 《商》2014,(21):166-166
IPO抑价存在于世界上每一个股票市场,而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尤其严重,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市场,即使相比于新兴市场,我国IPO抑价程度依然很高。IPO抑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IPO抑价既有世界普遍性原因存在,也有着自身特殊的国情。在简单地分析A股抑价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以此促进中国股票市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了我国2007年~2012年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的445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企业、投资者和市场三个主体出发,探究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从公司基本面角度来看,上市首日市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与IPO抑价负相关;投资者行为方面,上市首日换手率与IPO抑价正相关,上网发行中签率与IPO抑价负相关,而衡量市场制度的招股开始日期与上市时间间隔与IPO抑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重点探讨媒体关注对我国IPO抑价影响的具体路径。基于上市公司IPO及之前的媒体信息,选取创业板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抑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经路径研究发现,高媒体关注通过配置投资者“有限注意力”导致高发行抑价,在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创业板市场上,媒体关注对IPO抑价的影响路径是基于情绪效应而不是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1.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之一,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巨幅上扬,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IPO抑价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这个现象更严重。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对我国高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在我国A股市场上一直存在,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比较严重。对于影响抑价的因素,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证券市场上,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不高,又经历过多次改革,更难判断。西方学者对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本文将引入制度变迁所引起的市场运行和主体行为变化,对IPO抑价进行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13.
从1990年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在新股发行上,普遍存在着IPO高抑价现象。所谓IPO抑价是指初始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的偏差幅度,其幅度通常用初始报酬率表示,也即是抑价率=(首日收盘价-发行价)/发行价。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6):226-228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而新兴资本市场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成熟资本市场的IPO抑价。本文分别选取在牛、熊市行情中上市的72家和8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IPO抑价的各项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牛、熊市的IPO抑价影响因素有区别,本文解释并说明这些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IPO抑价现象,即股票IPO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上市价格。本文指出了IPO抑价现象对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负面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综合考虑我国A股市场的现状,本文对提高A股市场股票定价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IPO抑价的主要理论,并对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可用投机——泡沫假说解释;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中小企业板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对了解与降低我国创业板IPO高抑价,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分两类,一是定性分析IPO抑价的可能影响因素,二是定量分析以创业板295个股票样本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对我国创业板IPO高抑价率的现象提出建议:第一,IPO抑价率正比于公司总资产,提出完善市场上信息的披露并加强监管的意见;第二,其反比于中签率,则应培养新时代高科技企业上市;第三,其反比于发行价,则要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树立企业良好竞争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9—2018年我国创业板IPO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参与及其特征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参与并未降低IPO抑价现象,反而使该现象显著提升,说明在我国,风险投资并未发挥其认证和监督作用;对风险投资机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IPO抑价率,而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和机构数量在抑制IPO抑价方面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发行人为什么没有介意股票市场的IPO高押价.在借助Barry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沪深两市的实例,从发行人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发行人为什么没有介意IPO高抑价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根据发行人观点定义的抑价率并没有传统定义下的抑价率大,且发行人更在意留在自己手中股票的价值和新股发行数量占发行前股本的比例.因此,这为我们重新看待新兴股市的"高抑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IPO抑价理论以及对2010—2012年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严重,且其原因是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不成熟,二级股票市场投机情况严重。另外,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募集资金量、发行市盈率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