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雷起荃 《中国西部》2008,(1):172-172
四川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体之一,是西部三大经济带(区)中西北“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西南“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衔接区和战略接替区,在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最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赵曦教授著《中国四川工业化发展研究》,着重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与产业整合、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念、战略思路与实施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工业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理论界对怎样在新世纪走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本文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融合、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应该如何走等几个方面,梳理归纳了理论界研究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年,本着理论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科学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数据,文章就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新型工业化目标进行研究,并就如何实现该目标提出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的国家专利战略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对中国加入WTO 后新的国际国内发展态势,依据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专利领域作出的一种政策选择。它以国家整体利益优先为根本出发点,在强调与国际知识产权法接轨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研究,注重对专利强国的国家专利战略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借鉴,在其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专利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则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新型工业化中的“三农”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捷  黄善明 《乡镇经济》2004,(10):10-11
如何将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是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解答的问题。城乡统筹与新型工业化从本质看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已经发展到了必须进行城乡统筹的阶段。在此前提下,本文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产业战略转型、农村社会战略转型、农民身份战略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是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的路径选择和战略安排。但是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新型工业化必须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业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从循环经济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缓减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实践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本文通过对工业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阐述了技术创新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北方经济》2007,(5):49-51
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阶段提出的新战略方针,是更好地实现工业化问题上的重大创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解决我国资源替代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也为高起点地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但对不同省区,因各地区的工业基础条件和信息化程度不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不可能采取同样的发展模式,齐头并进。如何把握政策机遇.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探索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王霄  胡军 《特区经济》2004,(12):34-35
近10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主导的发展战略。广东省作为工业化进程的先行地区,工业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新的、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工业化水平,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要回答一些基础性问题,如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如何,与其它发达省份地区相比,处在什么阶段。基于该考虑,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综合分析广东省信息化工业化的水平及在全国的地位,以便为广东省制定社会经济综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如何防止"中部塌陷"?笔者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思考。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应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以信息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城市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推进工业  相似文献   

12.
刘艳丽 《特区经济》2013,(1):124-126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本文从河南整体工业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两方面分析了河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环境。笔者认为推进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省情,充分发挥省内各城市的优势,积极引进适合本市发展的产业,整体规划新型工业化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中部崛起的科技现状与科技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崛起是党和政府所面临的、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适应、我国各经济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中部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中部崛起战略的科技走向和对策建议。并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是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并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的有效途径。从“竞争战略之父”Michael E.Porter提出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入手,基于创新驱动发展和技术产业化的相关理论,推导出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的一般模式,并结合全科盟在大同培育新能源主导产业的具体实践展开案例分析。该模型丰富和完善了主导产业培育的理论体系,为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和结构升级根本动因的总体理论框架之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考察,提出发挥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重在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的观点,探讨了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提出确立我国当前发展中低技术制造业的重要性,得出即使在我国完成工业化,成为工业化强国之后,我国中低技术制造业仍会占据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结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昶  温合瑶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20-23
文章借用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空间结构等数据,对安徽省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得出了安徽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基本结论.指出了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特征。文章最后结合工业化理论,以安徽省为例,指出了制定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城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小城镇是推进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在研究彭水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潘义勇 《改革与战略》2014,(12):119-121
文章分析了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内涵和目标;阐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实施碳排放量控制的原因;围绕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战略目标,提出实施碳排放等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放权流转的市场化制度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