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Madein China”(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世界对“中国制造”毁誉参半,中国对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也褒贬不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中国制造”终结了无止境扩张,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贸易摩擦纷至沓来。“世界工厂”正面临由毛虫到蝴蝶的痛苦蜕变。  相似文献   

2.
娇儿 《中国信用卡》2007,(9S):38-40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的葡萄酒酿造国家被称为“旧世界”,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兴的葡萄酒酿造国家被称为“新世界”。而对于中国葡萄酿造地区,最能体现其本质意义的应该是“传统世界”,如果一定要美化而不失共实质,也可以称为“经典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叶雷 《云南金融》2012,(6):64-65
中国的经济正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一面是“风景这边独好”,特别是欧债危机下,“中国救世界”的论调不断被媒体抛出,世界在看中国;另一面,房地产巨大泡沫正在受到打压,美同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甚至担忧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世界同样在看中国。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还没有能力担任世界的救世主。至于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覆辙,则先要分析清楚日本“失去二十年”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钟文倩 《金融博览》2005,(12):37-37
10月中旬,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对中国产业目前的发展被大肆报道为“世界工厂”表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日本1997年在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的倡议下重点开展欧亚大陆外交,主要定位于中亚及高加索八国,并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地区”,之后,日本对中亚的外交逐渐被称为“丝绸之路外交”。据现有分析,日本提出这一战略的意图有二:一是看中了这一地区的巨大能源储量,为了保障其进口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以及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如此一来,日本既可以在石油的开发和进口方面增加与俄罗斯的谈判筹码,还可以牵制中国。二是强化对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培养“亲日地区”,牵制中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中国是否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为国内外所瞩目。经济管理出版社先后与2003年9月和10月先后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吕政、赵英主编的《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该书可谓是近两年国内外专家就此话题的文章集大成;另一本是日本经济学家渡边利夫主编、日本总合经济所环太平洋研究中心著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超越“中国威胁论”》,对此问题有一番探讨的读者可以一睹为快了。  相似文献   

7.
《新理财》2009,(5)
路透社4月8日发表文章称,过去半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珠三角的“工厂城”支离破碎,但如今有迹象显示,“世界工厂”开始重新启动。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18日,北京。“中国环境危机已在眼前。”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当日在北京《财富》论坛上发言痛陈,“这实际上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问题,更遑论造福子孙后代。”潘岳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专业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根源是扭曲的发展观。“几年前,我也曾在一个类似的场合得意地告诉国内外媒体‘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全然没有意识到,‘世界工厂’的代价也许就是‘世界垃圾场’。”  相似文献   

9.
蔡恩泽 《中国外资》2010,(13):20-22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两头在外,进口原材料,并向全球各地出口廉价的制成品,如影随行的是“中国制造”名扬四海。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世界工厂”正外移,并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
由循环经济启发的五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必须要具有国际经济“循环”的观察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的循环是离不开国际经济生态环境的,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大循环。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总额高达11548亿美元。从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收支平衡情况, 我国对欧盟和美国处于顺差,而对亚洲周边国家(地区)则处于相当大的逆差。2004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之一就是日本在持续12年为我国第一大的贸易伙伴后降至为了第三位,欧盟和美国分别成为了我国新的第一和第二位的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市场对我国贸  相似文献   

11.
张端 《理财》2012,(3):64-66
作为一种虚构的动物,龙在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中国也被世界称为“龙的国度”。  相似文献   

12.
韩雪 《深交所》2006,(2):125-126
“企业文化”最早现于中国,但后来在中国没有真正得到理解和利用而被日本采用。继后,“企业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和迅速的发展,这也是日本当时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06,(1):10-10
1、中国经济:GDP增长减速通货膨胀增压 核心原因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负荷沉重。GDP增长比2005年减速概率100%,CPI高于2005年概率60%。“世界工厂”潜力爆发使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强劲,但也引来反弹。一端,石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14.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正准备用充足的资金收购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制造业大国”——日本。“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处于长期经济低迷中日本企业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15.
名博议论     
《金融博览》2010,(14):11-11
傅勇:加薪潮与世界工厂之忧 2010年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一年。这一年,不仅从2004年以来出现的“用工荒”明显升级,还爆发了一系列的劳资对立事件,一些企业最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资,并带动了更多企业增加工资。加之各地政府也普遍调高了指导性的最低工资,这些现象被媒体渲染成“加薪潮”。也有人就此预言,外企将被迫迁出中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或将不保。  相似文献   

16.
一向被看成是对孩子“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如今正被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提升到国家经济“软实力”的竞争层面,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已是“世界第一动漫大国”,韩国也是全球动漫界的“老三”。当动漫在日本和韩国正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时,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动漫业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2010年的日本东京国际动漫展上的闪亮表现令日美同行倍感“震惊”。  相似文献   

17.
王亚亚 《中国外汇》2014,(10):52-53
朱为众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依然保有竞争优势,但中国外贸企业也有需要关注的弱点,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立于1961年,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提供了全世界近60%的商品和服务。成员中除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老牌传统世界强国之外,还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南美的智利等“新贵”,一直被称为“智囊团”“富国俱乐部”和“非学术性大学”。  相似文献   

19.
袁桂芳 《中国外资》2006,(11):32-34
在中国大陆,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制成品生产从一片空白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些实现飞跃的产品中,汽车产品无疑是最引人瞩目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