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民族都离不开自己的艺术,任何艺术也都是属于具体民族的,打着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印记。我国的民族艺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是全国各族人民经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综述,有利于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报道》2011,(3):66-69
“十二五”规划如是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抉择.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离不开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西藏、平安西藏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表现,是人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直接形式。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中,革命老区依然是热门话题,体现了两会代表对老区人民深切的情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和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别规划,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民族工作重点地区之一。为了保障西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西藏各族人民与祖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中国共产党顺应西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规律和西藏人民的根本愿望,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西藏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6.
柴阳 《辽宁经济》2006,(2):11-11
居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是人民群众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他们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又有很多特殊性,我们应对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给予特殊关注。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经济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确保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大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对民族地区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经济特点,成为长期为东部发达地区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基地,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不合理,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弱化。  相似文献   

7.
忽丽娟 《魅力中国》2014,(13):186-186
20世纪初至今是我国翻译的现当代期。我国现代翻译从孕育新思想和新知识开始,不仅为国人排除语言文字障碍,推动了我国的文学建设.更是促进了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城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经典著作的译介更是引发了一场文化裂变和思想革命。对我国文化的大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翟雯 《魅力中国》2013,(10):297-29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又从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首次将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充分证明我们的党已将文化工作作为党的更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9.
回族     
田禾 《开发研究》1986,(1):51-51
回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现有人口7,219,352人。回族又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部分散居在北京、河北、山东和云南等省区以及全国各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建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昌吉、甘肃临夏两个回族自治州,六个回族自治县,分别同彝、苗等民族建立了三个自治县。散居各地的回族人民充分享受着民族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宏 《特区经济》2005,(12):149-150
当前,红色旅游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及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工程,它使得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提高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中宁 《东北之窗》2012,(19):40-42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英 《发展》2009,(3):24-24,32
一、农家书屋:农民文化精神的食粮 (一)关于文化精神“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泱泱大国,文化为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内凝聚起民族的价值与信仰,对外展示着国家的形象与软实力。在全球文化激烈交锋、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它不仅是我国跻身世界文化主流,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教育,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国家年年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支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尽管如此,当前仍然普遍存在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白杨 《科技和产业》2005,5(9):61-64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关系到国家稳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的大事,更关系到亿万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发展需要技术,资金,人才,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党的政策引导。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民族政策的趋势与民族利益和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对民族地区的研究大多从经济角度和文化视角来审视民族地区发展,从民族政策制定的角度研究民族地区发展的文章不多见。本文通过分析党在新的发展观下的民族政策趋向来关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十五”期间,在全市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为“十一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号召全市广大民族工作者,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继续坚持和发扬青城“民族团结、民族和谐、民族互助”的优良传统,为首府的大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陆佩蓓 《魅力中国》2011,(14):143-143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民族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作为民族资源的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中心,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新时期的民族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博物馆的现状以及功能的研究,来探讨更好建设民族博物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必然,是保障我国实现长治久安、民族振兴、人民安居乐业、共同富裕的根本大计。全国各行各业都责无旁贷,必须同心协力,认真落实,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9.
王元明 《发展》2013,(2):75-7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匡红云 《天津经济》2007,(12):37-3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倾向于参与性、娱乐性更强,同时又能够亲身体验其他民族、其他地域风俗文化的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