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资本”范畴是指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资本”范畴和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范畴。“资本”范畴作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无论是理论的争议,还是理论的发展无不与资本概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开展对两种“资本”范畴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推进两大经济理论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理论的创新;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露兰 《商业科技》2013,(31):191-192
西方经济学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20世纪以来,经济学发展中主流的经济理论,即福利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要求与实践;同时也对经济学的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建议。最后,本文强调需结合中国国情,合理地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工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分工做了系统的分析,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分工是无所不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流通范畴     
流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经济范畴。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经济论”和“产品经济论”影响的缘故,对于社会主义流通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大家在对流通范畴的认识和解释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分歧和争论。我认为进一步研究流通范畴,无论对于澄清认识上的混乱,或者避免由此而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带来的有害影响,都是必要的。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型期的经济学理论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另一种对立的观点则认为中国无须构筑自己的经济学,只要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经济学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可以了。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其存在的理由,要评论孰是孰非并非易事,但就研究目标和历史任务而言,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是容不得混淆的。文章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大方向和重点应放在如何研究更具体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同时更加重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强调,如何选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走向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我们的探讨不仅要摆出观点,最好也要摆出支撑自己观点的思想体系或者著作;经济理论学科究竟要经过怎样的分工和整合,研究方法怎样取长补短,则可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学和新古典环境学都是西方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学术流派,二者对于研究生态文明而言,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生态经济学批判人为构造无极限论、经济增长万能论、资源配置效率论、错置具体性谬误方法论以及弱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论,并借此提出了以可持续经济福利取代GDP福利指标等多种主张。通过生态经济学对新古典环境经济学的批判性思考,不难看出我们需要构建新时代生态经济学话语体系,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构架,为实现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赢得话语权,这对于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而言,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故而需要引起经济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前后相继的两个经济学体系.两者在理论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就两门学科在思想理论上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在思想理论上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5,(10)
随着时间的发展,金融经济学从产生到如今的不断进步,资本理论一直处于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依据相关的经济学概念和前辈对于资本理论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正式从研究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出发,明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各方面社会关系,界定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相关性质,层层推进,不断分析和深入,理论地明确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作规则,这显然有利于指导我国经济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前后相继的两个经济学体系。两者在方法论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章就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理论经济学研究本身具有国别化和阶段性(时代性)特征,由此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即“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经验的同时,必须着眼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重农学派有关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再生产理论。该文从分析前人再生产理论基础开始,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它深刻揭示了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一般争件。这一经济理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是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的批判中产生的。在对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吸取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在对庸俗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剔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糟粕。正确认识马克思创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过程,对于我们坚持、运用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辩证对待现代西方经济学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较之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具有独特和优越之处;两者也存在相似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作为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
西方经济学研究自学说创立之初就有两种根源,一种是对增加人类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因此,梳理古典经济学中的伦理思想脉络能够有效弥补高度数理化的经济学研究的偏颇之处,使经济学发展步入更为平衡与健康的轨道。本文将归纳和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流派与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伦理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及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范畴.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厘清资本、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质等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深化了对资本及剩余价值范畴的认识,有利于指导日益深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资本资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马克思资本资源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社会主义的资本资源营运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从1993年11月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在党的正式文献上第一次使用资本范畴,使建国以来长时期被禁锢的“资本”概念得到了“正名”,引起了理论界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发表了对资本范畴的再认识。这对于学术理论在这一问题上的发展,当然都是有益的。但是,“再认识”的基本观点必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国情出发而提出,不能停留在对原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作些解释而提出。为此,我想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张萍 《商场现代化》2007,(3):202-203
本文借鉴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经济学同样也有范式,存在范式革命,提出了我们开展经济学研究所需遵循的经济研究范式:以科学的“马克思范式”为基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合理成分,使用科学研究方法,按照科学经济研究范式,遵循经济研究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研究和批判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是推进理论经济学创新的重要一环。不可否认,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以逻辑严密、解释力强而著称,而本文通过对八对理论范畴的比较研究,得出"新古典经济学是以牛顿自然哲学观为理论参照系建立起来的"结论。因此,从"牛顿自然哲学观影响下的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角度出发,或许是一条推进经济学基础理论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是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水岭,而价格机制理论则是马歇尔理论体系中的最大创新。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沿着由埃奇沃思、帕累托、希克斯、凯恩斯和萨缪尔逊等学者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综合”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新的经济理论丰富和充实了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的内涵,使其越来越具有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