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供销社贷款管理新探农经平,王建贺供销社体制实行“四大包干”和“社有民营”改革以来,由于农行信贷管理滞后,销售款归行率低,资金体外循环严重。平果县农行今年第一季度供销社贷款余额为995万元,其中逾期贷款274万元,催收贷款191万元,贷款由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基层供销社经营持续恶化,使供销社走出经营困境的希望愈加渺芒,基层供销社贷款占农行贷款规模的较大份额,难保全、难盘活、难生息,极大地制约了农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拟从基层供销社经营和农行信贷管理入手,对盘活和保全基层供销社贷款作一探讨。一、基层供销社经营困境与农行盘活难点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 案例一:某供销社1997年欠农行贷款230万元,原为信用方式,后在工商部门补办了房产抵押登记.但属集体土地无“两证”。2002年农行抓住其系统改制机会.督促其办齐了“两证”。至2004年该供销社4次处置房产,农行及时维护债权收回贷款本息198万元.2005年供销社处置最后房产时.试图打折还本遭拒,便利用假日拆房.农行得知后及时制止并启动诉讼预案,在经过多个回合据理力争后,一次性收回贷款本息134万元,共收回所有贷款本金230万元.利息102万元。  相似文献   

4.
如何管好用好农行对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的贷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我们每个做企业信贷工作的同志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农行系统每个在职干部所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从农行系统本身的信贷业务来看,不管是从贷款的总发放和总余额,还是农行本身的业务收入,农村供销社贷款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现阶段我们农行对  相似文献   

5.
农行供销企业贷款状况分析卓贵安(一)当前供销社贷款存在的问题1、贷款占用额不断增大。到1993年10月底止,来宾县供销社贷款余额达360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2.64%,比去年同期增加1190.7万元,比去年底增加814.3万元,年均增长额达300万...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市场冲击和新旧体制转换的影响,在全省乃至全国整个供销社系统出现经营不好,信用危机的情况下,随州市供销社却"一枝独秀",在农行的倾力支持下,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经营效益大幅提高,盈利绝对额在全省地、市、州供销系统名列第一。随州农行作为供销社主办银行也受益非浅,去年对供销社贷款实际收息率达到5.21%,比全行常规贷款平均收息率高出一个百分点,并由此促进该行  相似文献   

7.
对供销社流动资金营运情况的调查江洁(一)我县供销社流动资金营运的现状供销社目前仍处于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1993年末,凌云县供销社贷款余额1534.7万元,占农行商业贷款的72.29%。从经营情况看当年流动资...  相似文献   

8.
对农业银行大多数县(市)支行来说,政策性业务划出之后,供销社贷款存量要占其经营性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部分贷款直接影响农行商业化进程。事实上目前确有大部分供销社处境困难,资不抵债,不能如期如数归还农行贷款本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从调查入手,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对策,供决策者和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供销系统机制僵化和经营管理不善、负担过重等情况凸现,供销企业大都关停倒闭或改制。宁国供销社结欠宁国农行贷款本金3112万元,多年以来,供销社拒不签字,不还本付息。我行清收人员想方设法,采取智力清收,近两年来,共计清收贷款本息67万元,走出了一条巧思、巧干、巧清收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2001,(11):30-30
自1997年开始,昆山市供销社系统如同全国供销社系统一样,连续出现大面积亏损。在此情况下,昆山市农行审时度势,对供销社系统贷款进行主动性结构调整和预见性退出,取得了一定的经营成效。截至2001年9月末,该行供销社系统贷款客户尚有13户,贷款余额为7402万元,分别比1997年末下降40户和7506万元,客户数和余额分别下降了75%和68%。其中,货币资金收回3388万元(其中:收清28户,1441万元),以资抵贷11户2791万元;剥离1户,63万元。全行供销社贷款余额占比也从1997年末的10.47%下降到2001年9月末的2.38%,并做到了无逾期和无欠息。其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舒城县农行不畏艰难,大胆探索,多策并举清收供销社不良贷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首轮商谈的河棚、龙河二个供销社分别清收24.7万元和35万元,分别占所欠贷款本金的52%和24.7%,占全部欠贷本息的25%和17.5%。  相似文献   

12.
一地处豫西山区的三门峡市供销社,拥有职工9202人,固定资产6392万元,自有资金3949万元,独立核算单位106个,其中县以上公司39个,基层社67个。经营网点1396个,年销售4.7亿元。到1992年底,三门峡市供销社系统在农业银行贷款总额为25292万元,其中商品流转贷款7846万元,农副产品采购17446万元,供销社自有流动资金仅占银行贷款的15.6%,贷款金额占全市农行各项贷款的30.9%,是农业银行的主要客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银行成功股改,供销社、粮食附营、国有农场、村组农户等贷款(以下简称“四类”贷款)也因资产剥离而成为财政部委托农行处置资产。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处置好“四类”贷款,戟成为当前委托资产处置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敏感点。本文就“四类”贷款打包处置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元至9月,随州市供销社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96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4%,企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减亏22.1%,供销社贷款债务落实率、抵押率分别达到100%,贷款收息率达到14.8%,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这一富有力感的数据,就是随州市农行推行信贷管理"四部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供销社是我国城乡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正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而供销社的经营机制没有彻底转换,致使在市场竞争中无能为力,经营萎缩,效益低下,出现亏损严重的局面。有些供销社企业已到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边缘。为使供销社在改革大潮中求生存与发展,确保农行贷款安全、周转和效益。农业银行要优化贷款投向,积极支持供销社改革产权制度,实行公有民营,推广“租壳卖瓤”,走出经营困境。  相似文献   

16.
笔者带着政策性业务分离之后,农行现有信贷资产究竟如何?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创利能力,对孝感市农行八个县市支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综述如下:一、现状及问题截止1994年12月底,剔除政策性贷款后,农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51721万元,其中正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6.6%,逾期贷款占17.1%,催收贷款占36.5%,而供销社和乡镇企业催收贷款占全部催收贷款余额的  相似文献   

17.
一是分解落实债务。将供销社生产资料贷款全部(而不是部分)划转到生资站,由生资站还本付息。避免贷款资金所有权与信用权的分离,保证贷款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紧密结合。二是督促各乡镇生资站到农行开户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搞活供销社贷款的若干思考程小平供销社是农业银行的主要贷款大户,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致使供销社贷款问题越来越多。为推进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供销社贷款搞活。一、供销社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贷款质量严重恶化。集中反映在两个...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供销社实施集团化经营的若干问题及其信贷对策马能泽供销社(本文论及的供销社只限于县及县以下其层供销社两个层次)是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分离以后的主要贷款户,其贷款约占农业银行现有贷款的1/3。正因为供销社贷款在农业银行现有贷款中占有如此比重,才促使...  相似文献   

20.
粮食贷款在农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对此项贷款管理偏松,以致造成对粮食企业支持多,监督少,资金浪费严重。从河北省沧州实际情况看,目前粮食贷款在农行各项贷款中占13%,在商业贷款中占24%,仅次于供销社贷款所占比重。粮食贷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购销工作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