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迅雷 《新财富》2011,(4):36-38
近年,不少A+H股票的A股相对H股由大幅溢价转为明显折价。这一来是全流通和私募崛起带来A股市场巨变,大盘蓝筹股被低估;二来是A股投资者投机偏好的影响。投资者的不成熟,导致企业在两市不同的行为模式,A股央企最近9年平均分红率为20%,而H股央企则达36%;  相似文献   

2.
A股市场的估值定位必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一点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而且在政府决定着手解决股权分置和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病之后已成为大势所趋。从过去几个月的A股市场行情来看,这种“接轨”是通过A股市场估值重心的大幅降低和股价普遍下滑来逐步实现的。虽然市场在政策面和投资者情绪的维护下时有反弹,但市场的整体颓势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3.
陈李 《新财富》2007,(2):50-50
国际投资者在H股市场获利100%后,2007年纷纷把目光投向更有吸引力的亚太周边市场。而依然相对封闭的A股市场,未来还将受资金推动持续强势上升。流动性的差异,将导致未来3个月A、H股的价差逐渐拉大,两个市场的联动性会降低。[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苏培科 《华商》2014,(9):63-64
A股市场一直被贴着“散户主导的市场”,认为A股市场的非理性行为都是散户所为,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错上加错的是监管部门据此来治理市场,出台各种歧视性、偏袒机构的政策,美名其曰“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则是驱赶散户离场,将其逼入机构囊中,想以此来提升A股市场机构化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从血缘上说,A股市场和H股市场几乎有天然的渊源,地域上相近,亦有不少股票横跨A股和H股,以至于香港股市常常被作为A股市场的参照物被提起。关于A股市场的缺陷,香港市场的经验,这些话题在A股下跌到相对底部的时候被反复提起。针对这些问题,作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香港大福证券董事总经理的黄绍开先生可能更有发言权,在香港证券市场驰骋超过20年,同时又经常赴内地,而且多次给证监会官员授课,对A股市场也是了然于胸。自然,在接受记采访的时候,话题就从A股和H股会否价格接轨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袁艺敏 《新财富》2003,(9):60-61
中国资本市场刚向境外投资者敞开大门,吃螃蟹的人就出现了。第一只专门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境外基金“中国A股基金”2003年9月中旬将在爱尔兰都柏林成立。  相似文献   

7.
徐刚 《新财富》2004,(10):42-44
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作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海外发行股票、搁置QDⅡ、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实施批股式发行做市商制度、推行全流通。  相似文献   

8.
市场分割是我国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它既包括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的分割,又包括内资股与外资股之间的分割。自从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A、B股市场一体化的进程,A、B股市场的平稳过渡为我们积累了市场一体化成功的经验。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分割也可以借鉴A、B股的经验,逐步完成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商》2015,(24)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内容融入到金融研究的领域中,在对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行为预测与解释检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行为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我国A股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演绎法对我国A股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衡兵 《商场现代化》2009,(22):131-132
B股市场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遗留问题,B股市场问题的解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与A股市场并轨是解决B股问题的现实的最佳选择,但是,目前要实现A、B股市场的最终并轨,还面临着制度层面和市场层面的一系列问题。对此,本文从B股回购、境外投资者持股及股份转换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李 《新财富》2007,(9):54-54
对于A股市场而言,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海外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这个政策演变为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目前高估值的A股市场必然遭受强烈冲击。但是3-6个月内,A股还不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香港市场也难以因此获得有效支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B股市场的定位与制度安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志民 《商业研究》2007,(7):158-161
由于制度非均衡是造成中国B股市场持续低迷及"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从中国股票市场现实制度结构出发,以A、B股市场有限制的开放实现A、B股的渐进整合是中国B股市场发展的有效选择。这需要调整B股发行政策,培育B股机构投资者,保持B股市场供求的动态均衡,创造B股上市公司实施B股回购,进而实现A、B股合并的制度和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陈李 《新财富》2009,(5):36-36
2009年以来,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一方面,A股似乎独树一帜,在国内强劲流动性推动下,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大幅上升;另一方面,A股好像又在引导全球市场。在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同时,欧美经济也在加速见底,最近1个月全球股票市场也逐渐出现企稳迹象。就在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做出经济即将复苏判断的时候,投资者却犹豫起来。因为影响A股市场的关键因素已经发生变化,从流动性转向了基本面。  相似文献   

14.
曹仁超 《浙商》2009,(12):94-95
全球资本市场的状态是:升市A股带头,跌市纳指先行。如果你是趋势投资者,必然发现今年3月份有好多机会低位买进,今年5、6月份则有好多机会高位卖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和风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已经正式运营了四年多时间,其发展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受近来整个A股市场的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例如增发困难、折价交易等。那么,事实上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和受益水平到底如何?特别是在与A股市场相比,孰优孰劣?本文拟对此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给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的两年,中国A股市场一直低迷,QFⅡ却始终对进入市场及增加额度保持兴趣,悖于常理的逻辑令公众一直好奇——  相似文献   

17.
现有关中签率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个人投资者,并提出对提高个人投资者中签率的建议,反而有关机构投资者在IPO市场上的中签率的研究很少。本文根据当前A股IPO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中签率的现状,研究当前影响A股IPO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中签率的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方剑 《商界》2007,(11):I0010-I0013
中国QDⅡ业务属于新生事物。并没有历史业绩可以参照,以往A股的业绩并不表明在海外市场的经营能力。实际上,投资者选择这些产品也是随着这些基金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一起去经受大风大浪,有可能收获颇丰,也有可能发现还不如买国内A股的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国际市场》2004,(11):47-47
香港一位基金经理说,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A股市场预计将最终摆脱长达3年的萧条,原因是A股市场的本益比现在已经降低,而这一市场向更多投资者开放也刺激了投资需求。这位基金经理本人就是中国A股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20.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12):103-103
美联储8月中旬降息.刺激全球股市从次级债危机中反弹.但10月中旬以后.一方面出现获利回吐,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次级债损失的爆发,再加上油价创历史新高等因素.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又有所增加.导致全球股市再度大幅回落;香港H股市场出现接近30%的下跌;A股市场本来估值已高.涨幅较大,再受到国内管理层防范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