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非现场监管是现代中央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于进行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风险预警以及指导现场检查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在制度建设、指标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非现场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文莉  孙倩 《时代经贸》2010,(22):173-175
非现场监管是现代中央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于进行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风险预警以及指导现场检查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在制度建设、指标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非现场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浪潮和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着银行体系的稳定,加强银行监管,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的共识。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银行监管基本完成了从单纯的合规性稽核监督到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非现场监管是有效的审慎银行监管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持续性监管手段,对于进行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风险预警以及指导现场检查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非现场监管经过十几年的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为较为有效的监管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现场监管在制度建设、指标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憾。  相似文献   

4.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存贷扩张和盈利能力三方面考察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营业能力,并对存贷扩张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银行可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资本、 控制风险和转变盈利模式来改善其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5.
尹季  吴越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125-126
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发展压力,而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和商业银行会计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迫切要求对商业银行加强会计监管,要求建立以政府会计监管为主体、社会会计监管为重要补充、内部会计监管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4)
从商业银行诞生开始,收益与风险就共同伴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高收益,但是高风险却是商业银行为了取得高收益而必须付出的代价,风险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侵蚀,甚至对它的生存造成威胁。有鉴于此,文章从商业银行的地位、概念、特性以及相关监管指标的理论基础上,以某商业银行数据为例,对其部分的监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并且提出有参考性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日趋完善以及我国银行业的长期稳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贾茜 《时代经贸》2010,(10):93-94
在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具有其他监管方式所不具有的作用。建立并完善银行非现场监管是实现银行持续监管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制度还存在规范性不够、设计的指标体系不合理、手段还较为落后等闸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该制度,以充分发挥银行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具有其他监管方式所不具有的作用.建立并完善银行非现场监管是实现银行持续监管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制度还存在规范性不够、设计的指标体系不合理、手段还较为落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该制度,以充分发挥银行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在危机之后的改革调整,表现在具体的监管实施方面,就是对原来监管框架下的监管指标进行调整的过程。因为监管指标可以说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指挥棒,其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行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依然以银行融资占据主导的市场中,这种监管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文陆 《经济师》2008,(11):210-210
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是反洗钱义务主体之一,但从监管者的角度分析,可疑交易标准执行难、监管难;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缺乏评估体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处于起步阶段的证券、保险领域的反洗钱工作者,迫切需要从法规体系、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监管手段完善和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分析和改进,进而推动我国反洗钱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子技术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产生了新的技术风险和金融风险。近些年国内外金融监管实践证明,传统的现场监管已经不能及时、有效的监管风险。要实现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电子化内审监管的功能,从而达到有效防范、监控风险的目的。文章肯定了电子化内审监管在运行过程中的两大作用:一是在风险性监管中的作用,二是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针对目前金融监管中存在的法律法规滞后、风险体系不标准、电子设备落后、内审数据失真、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完善监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是次生风险,但由于其对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和经营持续性会产生更直接的冲击,且缺乏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国际金融界对其监管标准一直争论不断。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12月颁布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以下简称"巴Ⅲ")建立了适用于国际活跃银行的全球流动性最低标准,其核心内容是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新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该框架涵盖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各项产品,有助于监管当局全面识别银行短期和长期流动性风险趋势。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正式将上述两个指标引入中国,与原有的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等一同构建了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这对于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并防范金融危机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回顾了这两个监管新指标出台的背景,并对两个指标分别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回答了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商业银行是否会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如何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依据结论的政策含义,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晓峰  寿林平 《经济论坛》2003,(12):46-46,61
一、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现状根据现阶段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特点,我国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共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多元化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了与现阶段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近年来,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如《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为便于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监管对象的经营活动情况,监管当局还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指标。金融监管实现了三大转变:监管思想由单纯重视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与风险性监管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跨入第四个年头,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在引导我国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业增加国际竞争力的工作中,有必要继续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文利 《经济论坛》2007,(15):106-109
引言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我国银行业中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在监管与被监管,商业银行合规经营与违规经营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监管机构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进行博弈,从而导致银行监管的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外汇管理正经历由直接监管、事前监管向间接监管、事后监管的转变,建设一个合理、高效、实用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对提高监管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在法律法规、总体规划、操作规范、风险评测模型、数据采集体系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8.
母国并表监管是国际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然而,该原则的“接受”是有条件的,东道国在遵循并表监管原则、关注母行监管状况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国在单一和属地基础上进行的非并表监管。就外资银行分行而言,东道国监管主要包括市场准入、风险监管、信息交流和信息分享以及紧急救助等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目前正逐步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转型期,政府管理工作一定要突出监管与服务并重,突出规范和引导作用。主管部门要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评级分类监管,应建立恰当的监管标准,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非现场监测,将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有机衔接,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管理效能;同时保证监管的公正、公平、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杨秀婵 《经济师》1999,(9):101-102
建立反应灵敏、反馈及时、渠道畅通的监管信息上报和风险预警系统是1999年2月2日人行天津分行中心支行行长会议提出的。它包括四个部分:一是风险监测指标的统计报送系统;二是监管及风险动态信息收集报送系统;三是金融风险评价预警系统;四是全面反映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情况的监管报告系统。一、建立反应灵敏、反馈及时、渠道畅通的监管信息上报和风险预警系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的客观需要与传统的金融业相比,现代金融业在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业务品种上都日益丰富和科技化,其主要特点是资金交易量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