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在所研究的各行业是普遍存在的,且程度较为严重。在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因素中,国有控股公司相对非国有控股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要大,而股权的集中度与融资约束程度呈现出反向相关关系。同时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差的上市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大,而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要小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机制对公司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04~2009年中国20个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各行业内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衡量市场竞争程度,实证考察了市场竞争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不同股权性质下这种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融资约束现象越严重;相对于国有控制公司,非国有控制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时更能有效缓解公司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股东代理问题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控股股东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自然人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有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各类交易制度的陆续推出,内部人交易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重灾区”并处于金融监管“聚光灯”下。如何规范内部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深水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之一。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连锁股东是否对内部人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抑制高管机会主义的减持行为;连锁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更积极地派遣董事,对高管的自利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负面作用在市场化水平更低、高管团队内断裂带更高和工资结构不平衡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此研究结果可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直接证据,对于如何进一步约束股东高管代理冲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效率投资约束了上市公司价值增值及可持续发展。在评析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关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将融资约束量化为融资约束指数。以融资约束指数、现金持有和非效率投资为切入点,经过标准化处理,设计模型来研究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论文假设验证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2002—2006年5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经理层对董事会控制程度、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总经理任职方式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理层对董事会控制能力越强的公司会持有越多的现金;现行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对经理层高现金持有的自利行为进行抑制;总经理在大股东单位任职和两职合一会使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现金。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50家样本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程序较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较差,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发挥独立董事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结合我国公司实际情况,定义和理解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其次通过在董事会设立提名,报酬和审计等委员会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管理的优势,以确保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监控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错位的委托代理关系。现行制度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往往还会与经理层共谋,共同操纵上市公司。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事务所的选聘机制由董事会委任变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探讨研发投资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引起的融资约束程度远远大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研发投资引起的融资约束更多是一种债务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9~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内部人交易能够得到及时披露;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内部人职位的高低、交易的数量、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法律环境显著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显著负相关。另外,内部人卖出本公司股票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其信息含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内部人购入本公司股票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其信息含量并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了行业因素、年度因素和相关财务变量的基础上,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大股东行为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点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融资约束企业这种关系更加显著,而在非融资约束企业则不明显;融资约束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会增加现金持有量,非融资约束企业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剖析互联网金融对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可以为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微观证据。在分析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约束的形成机制及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其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欧拉方程投资模型和修正的托宾Q模型为基础,利用2009—2014年沪深上市的153家文化创意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其融资约束状况,并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其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互联网金融发展能降低文化创意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即可缓解其融资约束;在不同的企业所有权以及资产轻重程度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上述效应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分析框架,以2001~200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敏感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总体上显著正相关,低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关系强于高融资约束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引起的过度投资,是导致两者敏感性的主要原因;预算软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融资约束对投资及自由现金流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总体上看,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在缓解R&D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显著;另外,金融发展的这种减缓作用对非国有股份企业更加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机制,健全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发展,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投资是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创造公司绩效的重要财务活动,对企业投资进行合理安排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2011—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企业投资状况,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这种影响表现更显著;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一直是各国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结合累积超额收益、未预期收益率等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内部人交易与公司收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由内部人交易产生的加性效应和互动效应,从而对股市交易和投资者利益产生了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内部人交易行为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西方融资顺序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低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从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功能、完善经理人持股以及其市场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从董事会层面上来说,董事会的内部状态主要包括董事长与CEO是否两职合一,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的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来分析其对经营绩效会产生影响,通过对沪深两市中的金融行业4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与公司业绩有正向的关系;董事会成员受教育的程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成员的年龄结构域经营绩效存在相关性;独立董事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9.
首先基于FHP与KZ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话题的争论,梳理并分析了两种观点的价值与分歧.然后基于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并根据规模大小将样本分为三个类别,实证研究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结论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融资约束;“公司规模越大、融资约束越小”的观点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适用“KZ批判”;融资约束只是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并不能用融资约束完全解释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担保问题的成因在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功能不完善,银行把关不得力等。要从根本上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担保问题,应从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制度等方面加以努力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