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漳泽电力汇兑收益高达2.28亿元,其在年报中介绍说,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由期初6.8716增长为期末的7.9701,日元长期借款形成大额汇兑收益。然而,若按此计算,本应该形成巨额汇兑损失。查阅人行历史汇率数据后,我们发现,漳泽电力在2005年报中期初期末汇率的位置安放有误,造成了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在境外采购的业务越来越多,外币结算的存货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存货汇兑损益,笔者认为将对存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影响企业产品成本结构,还对企业存货的绩效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汇改两周年,中国企业在“汇率大学”也二年级了,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应对汇率浮动之后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者避险意识不强,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或者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不敏感,对各种金融工具知之甚少,从而影响了对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总体情况看,企业避险的总规模仍然偏小,与我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可以说,汇改尚在深入,企业仍需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广泛开拓、中外合资企业的蓬勃兴起、自营进出口权的逐渐下放、股份公司B股发行的不断增加,在财务会计核算中,碰到的外汇业务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外汇市场中汇率还实行双轨制(国家规定汇率和市场调剂汇率并存),势必在外汇业务处理中要发生汇兑损益。至于汇兑 相似文献
9.
10.
11.
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收益: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eng Haiqing 《国际金融研究》2008,(5)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文章运用俱乐部理论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给各经济体带来的收益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在危机前、危机期间和危机后三个时期内,危机期间外汇储备库带来的收益是最显著的;二是东亚部分储备库带来的收益大于100%储备库,这些结论为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东亚发展外汇储备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2005年7月-2007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释放两者之间弹性,维持缓和的、相互促进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起到显著的效果,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外汇储备损益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央行"实际汇兑损益"的崭新视角,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关系问题。本文借助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双顺差分析模型,并通过升值情景模拟分析,得出结论:在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既有的汇率错位和通常伴随的汇率超调往往导致了央行发生"实际汇兑损益",损失量与兑换资金规模、汇率错位程度成比例,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可能导致对国家外汇储备的"非对称分配"。鉴于目前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支持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关注和避免因汇率错位及汇率超调产生的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应基于学理、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准确客观的算法体系,以动态界定汇率合理区间;而从中长期考虑,需将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50-53
本文在对人民币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方法考察了1992年1季度~2003年1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所有估计系数的符号与建模时设定的符号相一致,并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所考察的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惟一的长期均衡关系。这种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考察期间内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和变化是适应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平衡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传递对中国外贸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国的14个主要贸易伙伴样本性质的不同,分别选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几何分布滞后模型,检验了人民币双边汇率与双边贸易收支的关系,并计算分析了双边汇率对双边贸易收支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及双边汇率对不同贸易伙伴的影响差别。分析表明,在长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几乎能改善我国对所有贸易伙伴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在短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恶化我国对大多数贸易伙伴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可能不成立。双边汇率贬值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可能呈现“J”曲线或“W”曲线形态。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发达市场经济伙伴的贸易收支敏感度高于对其他贸易伙伴的敏感度,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汇率的价格传递机制会逐渐完善,这些差别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表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必然走向自由化,但是,对于实现自由浮动汇率所需要的条件、时机及方式等,国内学者的学术研究还不充分。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要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当前,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金融市场监管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汇率沟通、实际干预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测算了人民币地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比较各个省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差异性,并分析地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一个简单的人民币地区实际有效汇率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模型,基于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29个省市的省级年度数据,对人民币地区实际有效汇率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和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地区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地区产出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对称的,呈现区域差异的特征;人民币地区实际有效汇率适当升值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