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06年的检查情况2006年,面对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严峻形势,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外汇检查系统注重对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形势的分析,突出对异常资金和短期投机资金的检查和打击,紧密围绕外汇管理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银行外债专项检查、延期付汇专项检查、跨境关联交易专项调查、服务贸易专项检查、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专项检查、中外资企业应付暂收科目专项调查、银行挂牌汇率专项检查、特殊经济区域专项检查、待结汇账户专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为中心,加大外汇查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各项外汇检查工作,有力地维护了正常的外汇市场秩序,保障了外汇管理各项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本文结合厦门地区收汇、结汇专项检查的实践,就如何完善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更新外汇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遏制外商投资项下外汇流入、结汇快速增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了《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完善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对2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结汇实行支付结汇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项目流入和结汇过快增长的态势。但是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采取迂回曲折方式,规避了支付结汇制限制,弱化了外汇监管效力。  相似文献   

4.
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是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外资企业外债流入规模、流人速度和外债投向的重要手段;而创新实施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方式。则有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办事手续、降低经营成本等好处.该文首先探讨了在滨海新区创新外商投资项下外债结汇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进而对这一创新及其后续的监管工作做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完善外汇管理法规和外汇市场建设,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取得了改革的显著成效,保证了中国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为今后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进一步加大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27日,《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的出台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外资银行关心借外债是否像过去一样便利,外汇贷款是否仍能结汇,中资银行则关心对中外资银行是否真正实现了一视同仁;外资企业关心向境内外资银行借用外汇贷款是否仍受限制,惜外债是否还是不需审批;中资企业贝Ⅱ关心与外资企业是否享受同等的待遇。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7.
朱茜 《上海金融》2007,(4):75-77
中国在外汇管理政策上长期实行宽进严出的倾斜式管理,对外汇流入和结汇的规定比较宽松、原则、单薄,对外汇流出和售汇的管理则相对严格、具体、完善。笔者试从资本项目下结汇管理、贸易信贷管理、外债登记管理等方面,对进一步完善相关外汇管理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借外汇贷款结汇的动机明显增强。这反映在上海市外债结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1年全年外债结汇才数亿美元,2002年这一数字已接近十位数,2003年在2002年基础上差不多又翻了一番。其中,境内外资银行发放的贷款结汇比例超过18%,2004年一季度这一比例约为30%,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全部外债结汇中境内外资银行外汇贷款结汇占比超过40%。  相似文献   

9.
自国家外汇局把预收货款纳入外债管理以来,企业最关注的是出口预收货款的使用和汇率风险防范问题,需求最大的是预收货款意愿结汇。意愿结汇双向管理是指预收货款结汇还是保留外汇依据企业的意愿而定,外汇局针对企业预收货款预结汇成人民币和保留外汇两种情况,分设两个待核查账户,分别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10.
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不但破除了对外资企业"投注差"的外债规模限制,还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企业借入外债并结汇,使中资企业在借用外债方面享受到与外资企业同等待遇,拓宽了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有利于打造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2015年2月,外汇局批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张家港保税港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展以外债比例自律为主要方式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三明辖区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合规性专项检查情况,以主体监管等“五个转变”为出发点。从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局间相互博弈的视角,分析现行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及各方行为主体的关系.提出完善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组织了多项专项检查和调查。通过这些检查和调查发现,任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外债、个人等交易项下存在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的异常现象。具体包括通过出口低报高收、预收货款、延期付汇、虚假注资、资本金及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外债到期不归还等方式,实现将境外资金流入境内或将应付资金滞留境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贸易外汇收汇、结汇管理新政以来,对于进一步加强贸易外汇管理,便利企业正常使用资金,增强贸易外汇真实性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异常资金跨境流入的势头得到遏制,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2015,(2):11
1月8日至9日,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14年,外汇管理部门始终把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深化外汇管理的"五个转变",大幅削减行政审批项目,推进简政放权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资本金意愿结汇等改革试点,促进了外汇市场发展,进一步拓宽了"走出去"资金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与市场》2006,(2):4-5,25
2005年,天津市国际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结售汇继续保持较大金额顺差,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外债余额稳步上升,外商投资再创新高,外汇市场交投活跃,全市跨境资金流动呈净流入态势。总结 2005年外汇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加强对外宣传,促进外汇政策有效实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新出台的外汇管理政策,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向银行和企业进行政策诠释,正确引导交易行为,有效地推动了各项政策顺利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找准工作切人点、增强针对性,确保创新性工作取得成效。围绕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重大经济、金融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出台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性工作,提升了工作水平。三是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汇》2007,(12):18
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7.1)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7.1)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07年度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工作会议(2007.3)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07年全国外汇检查工作会议暨外汇资金流入及结汇检查工作会议(2007.3)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7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7.3)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外资银行改制所涉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3)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07…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行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贸易项下外债管理的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政策的实施加强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真实性管理,防止异常资金借助贸易渠道流出入。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重现"双顺差"局面,再次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入压力。面对着一波波"热钱"袭击,外汇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辅以专项检查,有效遏制了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行为,防范了异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本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13年外汇管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层面:改革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方式、简化外债登记管理、松绑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整合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丰富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和品种……实践证明,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基础不十分牢固的情况下,随着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通过行政手  相似文献   

19.
近期,外汇局青岛分局黄岛区支局对辖内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目前外汇收支形势下,应当进一步完善外汇局对外资企业举借外债的监管措施。辖区外债业务特点一是外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辖区共办理外债登记4640万美元,而仅在2007年上半年,外债登记就达  相似文献   

20.
范频 《中国外资》2011,(19):4-4
外汇局检查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外商投资性公司存在擅自改变外汇局行政许可的外债结汇用途的违规行为,且金额巨大,凸显当前针对外商投资性公司的外债结汇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缺陷,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