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随着金融脱媒趋势逐渐增强,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金融国际化冲击日益加剧,对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商业银行来说,综合经营是其应对这三重压力的现实选择。而金融控股公司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最佳模式。本文选取7家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和5家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并没有表现出理论分析的优势而优于非金控银行,其他要试图尝试这种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
王瑶  黄贤环 《商业研究》2023,(5):142-152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机构识别客户的能力,显著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表现出“马太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来实现。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组,数字金融发展更是助推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而非金融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数字金融发展对其影子银行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一种地方金融制度创新的构想 本文所称的"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笔者对地方性金融组织制度所作的一种创新性构想.这一构想可初步描述为:由一家具有地方性质的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设立一家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以此为平台,收购或新设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参股非金融工商企业等等,通过子公司经营从传统银行产品到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经纪等任何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4.
魏鹏娟 《商业时代》2007,(26):66-67
作为金融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我国金融与非金融企业竞相探索与实践的重点。但实践中,金融控股公司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潜藏着极大的风险,给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严峻挑战,因而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其健康有序发展构建适宜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集团发展的模式选择问题,参考欧美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后,文章提出了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背景下是银行等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金融控股公司在进行综合性银行业务时具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银行组织制度安排。在阐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之间的优劣,指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金融科技、盈利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通过3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21年年报数据,整理得出银行对金融科技投入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现状,并通过几个重要指标分析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最后根据现状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果给出了提升盈利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取了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渊源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得到很大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的诸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控股公司在世界主要金融发达国家兴起,成为分业经营模式下金融企业突破分业限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金融企业纷纷通过控股方式突破行业限制,向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趋势。本文从金融控股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意义,希冀能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和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金融时代的到来,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银行业务受阻,财务状况备受关注,因此,分析银行财务状况的相关指标和影响因素,是关注银行竞争力、提高银行财务竞争力的一个办法。现以24家银行2018年财务指标数据为样本,选取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分析四个方面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我国银行财务状况竞争力,客观评价各银行财务状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国内商业银行近年资产扩张迅速且坏账率居高不下,普遍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不足的情况,一些新兴的金融控股集团开始效仿国外的做法,采用风险较大的双重财务杠杆来为子银行补充资本金。本文以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底为中信实业银行融资补充60亿资本金为案例,介绍双重财务杠杆的使用手法和潜在的风险,以期为认识和防范双重财务杠杠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魏娜 《商》2014,(3):126-126,118
随着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提升,中国金融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外资银行在中国取得的成绩,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共同成长使得银行业创新与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的银行中,中资银行依然是占据了相对主导和决定性地位,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使得金融市场更加的开放,在这种条件下,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相互竞争与互利的情况下寻求发展的新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和获利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和获利效率进行了研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效率上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在获利效率上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和获利效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混业经营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慧刚  张澍 《商业研究》2005,(2):142-145
金融资本对利润追求的本性、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 (银行 )市场内部化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混业经营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了一种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金融业不得不经受外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在金融机构利润、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等四个方面的冲击。目前 ,分业经营仍是我国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seen a revival in the academic debate over 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German banks. This paper takes the position that large non-financial firms have become highly autonomous of the banks, 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banks, while still important, is much less significant than widely presumed. German banks, however, do fulfill certain economic functions to a greater degree and in a different manner than banks in other countries. These bank functions of long-term commercial financ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supporting diversified quality production strategies are made possible by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 of the banking system itself and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in which it operates. A complex web of government laws,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 financial aid combine with bank group competition to create an extensive and successful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for German SMEs. This system faces various adjustment challenges —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to EU regulatory harmonization — but it has thus far managed to adapt while sustaining its core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real economy's long-term weakn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China enters a “new normal”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eal investment rate drops,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continuously allocate resources to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The financial economy becomes increasingly divorced from reality. This leads us to the questions: will the shadow banking behavior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exacerbate the risk of stock price crash risk? How does the increase in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financial companies'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This article uses non-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 data from 2007 to 2017 and conducts empirical analysi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companies engaged in high-leverage, high-risk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exacerbate stock crash risk. This effect is only pronounce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ow social trust regions. The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positively impa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financial companies'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the rise in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mplifie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of non-financial companies and stock price crashes by increasing bank loans, investors' sensitivity to external information, risk cross-contagion,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 mechanisms. Various robustness tests do not chang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olicy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reviewing the existing diversified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d preventing systemic risks.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效率的结构基础、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影响因素,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为线索,总结评析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已有研究成果,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银行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但银行在信贷市场中所处的垄断地位却没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而相应改变。运用VECM模型对中国12家上市银行及同时期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银行利润增长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中国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并不显著,而四大国有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阻碍作用,非国有银行利润增长则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四大国有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导致其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这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资本市场改革仍不彻底。因此,应鼓励非国有股份制银行发展,并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及资本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现金股利分配是上市银行的重要财务管理活动,合理分配现金股利对上市银行至关重要。基于2009年至2013年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6家银行的数据,从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负债水平、现金流量和银行规模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对我国上市银行现金股利分配有显著影响,而现金流量与银行规模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