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郭芹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40-41
我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献普遍认为我国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贫困研究的重心所在。通过2009-2011年有关我国农村反贫困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全面审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政策体制的构建等内容,试图探寻我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普遍性的极端贫困状态基本消除.同时,由于传统反贫困制度路径依赖特性的存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缺失以及反贫困制度初始界定的非均衡和歧视性,传统的农村反贫困模式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返贫"压力依然很大.目前,我国农村反贫困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范式的转换仍然面临着制度困境,这要求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反贫困模式的弊端,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反贫困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商》2016,(11)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的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农村反贫困,任重而道远。贫困的存在阻碍我国普惠金融的实现,本文分析我国农村反贫困中的一些缺陷和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希望有助于当前农村反贫困的推进,争取早日实现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4.
买洪涛 《商业时代》2012,(22):19-20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市贫困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对此,必须对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和反贫困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文章指出,应以社会统筹的新视角,创新城市反贫困思路,制定社会化反贫困战略,实施社会反贫困政策,推进城市反贫困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政府在扶贫上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为13亿中国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回顾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新挑战,并为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晶 《商业时代》2015,(4):103-104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伴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出台,我国政府推出了包括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专项扶贫措施,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扶贫相关政策。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反贫困,但仍然存在瞄准机制不准确、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农村贫困虽然表现为物质贫困,但更深层的本质却是人文贫困。在反人文贫困策略方面,从优势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的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反贫困主体自身优势,激发其抗逆力,实现反贫困主体能力提升,从而解决我国农村人文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一项攻坚战,随着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遏制了贫困人口的增长,而且为政府实施反贫困战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让贫困地区发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国在2012年全面推行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在"十三五"期间是决战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精准扶贫即是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在整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精准识贫尤为重要,文章将全面分析精准识贫在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做好精准识贫,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9.
胡卫东 《商业时代》2012,(24):76-77
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演进的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内生性金融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表明,内生性金融非常有利于农村实现脱贫解困。这对于当前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的我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不仅要正确认识内生金融在反贫困中的作用,而且要加快完善我国反贫困的内生金融机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反贫困指标评价新体系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碧玉  庞柏林 《商业研究》2005,(24):183-185
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农村反贫困效益应由生态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组成。在遵循综合性、可行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下,在借鉴现行中国农村反贫困效益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生态、生活福利等指标,才能成为较完整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效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