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甜玉米作为新型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多国迅速发展。美国是世界上首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人均年消费甜玉米10公斤以上,年创产值5亿~6亿美元。法国、泰国也是重要生产区。国际甜玉米罐头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年度贸易量达25万~30万吨,日本、德国、英国等是主要进口国,亚洲是笋玉米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我国发展甜玉米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将产生90亿元左右的巨大规模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 国际市场对对虾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世界对虾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对虾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这些主要消费市场表现出的需求呈强劲趋势,且市场范围呈扩大趋势。由于一些产虾国新增客户等原因,进入主要消费市场的对虾呈下降趋势。如厄瓜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达国家的食品消费趋势出现了从动物性蛋白食品向植物性蛋白食品的重大转移,传统的对虾等高蛋白食品的消费需求有日趋减弱的趋势。2008年,中国对虾出口和中国其他出口商品一样,受到宏观经济调控的严重影响:人民币升值、资金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不足。今年对虾产主产地广东、广西等地受到年初冰雪和上半年雨水的严重影响。虾苗脆弱,虾病大面积爆发,导致出口原料虾货源短缺。有报道,今年对虾养殖主产区——广东省湛江地区对虾养殖面积与养殖产量与去年相比下降30%,有些地方高达60%。作为2 007年中国对虾出口第三大市场、国际对虾贸易进口量第一的美国,仍然对中国对虾等产品实行封锁,造成中国对虾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虽然此情况下半年可能有些许松动。2 008年上半年,由于以上诸多原因,中国对虾出口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绝大多数外向型企业亏损严重,在何去何从中观望、徘徊,在百般无奈中挣扎、死撑。  相似文献   

4.
养殖对虾的国际市场水科院信息所王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虾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养殖虾产量增加。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养殖虾产量平稳缓慢增加,使得国际市场上供应和价格稳定。国际贸易中虾产品数量的增加主要是水产养殖的贡献。目前整个国际市场情况:供应量下降1...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中国对虾总产量持续位居世界之首,然而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小于同期的泰国;同时,出口单价也低于同期的越南,中国对虾生产与贸易面临着来自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强有力的竞争。本项研究通过对我国对虾产业发展现状的考证,最后提出应建立对虾产业整合协调机制,提升对虾产业组织化水平,是提升中国对虾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泰国在水产养殖业中以养虾效果最好,虾生长快、价值高、饵料耗费少,而且一年可以放养两次,当年就有收益。泰国发展养殖生产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沿海少强风恶浪天气,几乎全年可以从事渔业生产。养虾业主要集中在泰国南部的安达曼海沿线。泰国政府把发展养虾业作为渔业产品的重点,在税收、资金方面加以扶持。在饲养中采用新技术,选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先进的技术在生产和出口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冻虾出口业迅速发展。使泰国成为世界第一冻虾出口大国。现在,泰国每年出口的冻虾超过20万t,约占全球产量的3…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虾养殖业始于60年代,近30年来发展迅猛,1992年全国养殖面积达220余万亩,总产量在20万吨以上,但从1993年开始,因大规模爆发流行性虾病,养虾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对虾出口锐减。1997年以来,进口国对虾需求量不断增长,已出现供不应求局面。我国对虾与墨西哥棕虾、圭亚那白虾齐名。这3种虾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虾",对虾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早在80年代初,中国对虾就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出口到日本,仍供不应求。到80年代末,国际市场对虾年需求量增加到40万至50万  相似文献   

8.
<正> 泰国的养虾业,在淡水方面以养殖罗氏沼虾和斑节对虾(草虾)为主;在海水养虾方面,则主要养殖斑节对虾和墨吉对虾,其中以斑节对虾为主。近年来泰国虾农采取了生态养虾并取得效益。现将其生态养虾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牡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斌 《中国渔业经济》2003,(5):12-13,20
中国不仅是世界养殖大国,而且也是世界养殖牡蛎的大国。本文主要从我国牡蛎的生产、消费和牡蛎消费潜力趋势三个方面对我国大陆牡蛎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本文从出口总量、产品结构及出口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格局,对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分析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诸多因素,并最终得出尽管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但并非世界贸易强国,中国今后还应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水果生产的技术水平,建立水果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开拓水果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