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关于教师劳动创造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代里 ,财富的含义正在从诸如黄金、货币和土地向知识转移。在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带来大量社会财富的过程中 ,教师的劳动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劳动 ,其劳动凝结为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成为劳动力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 ,再通过这些人的各种各样的辛勤劳动 ,为社会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劳动者的劳动力具有与一般商品一样的作为商品的两个属性 ,同时也具备其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这充分表明在现阶段的条件下 ,劳动力同样也是商品。既然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条件下 ,劳动力也是商品 ,那么也就应该承认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还是主人吗?冯晓明今年以来,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主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与劳动者是主人并无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本文就这种观点提出商榷性意见。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以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为前提,劳动者不能成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供给角度对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深刻分析,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但却无法全面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成因和特征。本文根据社会主义现实情况,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供给和需求诸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条件,指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化,是通过市场中介更合理地实现了劳动者的利益,使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益在不同层次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刘春雷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的争论的核心,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主人地位是否矛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5.
遵循劳动价值论,名誉、道德和心理也是劳动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是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既要具备商品经济的一般条件,又要具备自己的特殊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活资料的价值和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成为商品,相对于劳动者在超经济强制下处于人身隶属、人身依附和在计划体制下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力,更具有了自由地支配自身的权力,这是劳动者获得人身解放成为独立的个人的第一步,劳动者具有了劳动力商品所有者的经济权利,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制约下,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为动力,将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客观的经济活动所赋予的劳动者的劳动力的社会属性,是劳动者成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的产生 关于企业的起源与本质问题,马克思在其经典作《资本论》中就已经做过阐述。马克思认为企业的产生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协作生产。分工协作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导致比个体生产更高的效率或能够节约生产成本。二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劳动具有人身自由并且一无所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性质,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客观条件,阐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和特点,说明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实践意义,就是本文的任务。(一)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范畴不过是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劳动力商品作为客观的经济范畴,也体现人们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结成的关系。所谓劳动力,就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存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结构入手,阐明了转型期中公有制企业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的新变化,做出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0.
苏树厚 《生产力研究》1995,(6):15-17,14
雇佣劳动制是社会生产的人力因素,通过劳动力商品交换实现与生产的物质要素相结合的劳动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劳动组织形式仍然是雇佣劳动制。在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条件下的杜会生产主体不充分占有生产要素,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广义条件。雇佣劳动制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不是劳动力买卖,而是劳动力租赁。雇佣劳动制本身并非天然具有剥削性。剩余劳动的剥削性占有根源于该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不是雇佣劳动形式本身。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具有价值增殖机能的价值形态的经济,它必须表现为资本价值,而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唯一能引起资本价值增殖的因素。要历史地看待劳动力作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的关系,劳动力作为商品的规定性在于:劳动力产品的明晰化,劳动力的流动性,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力资本商品的内涵劳动力资本商品指劳动力商品具有资本属性,具体内容包括,(1)在劳动力资本商品关系下,劳动力始终是劳动者的财产或资本,即他始终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监护人。劳动者始终保持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是劳动力成为资本商品的前提条件。(2)...  相似文献   

13.
要不要开放劳动力市场所涉及到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如何保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只要开放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就必然成为商品,这一点我们不必回避。问题在于,开放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消极影响和对提高劳动者主人地位的积极作用孰大孰小。开放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成为商品,与传统的劳动管理体制相比,后者更能体现劳动者的主人地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王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劳动力乃是生产要素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不存在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和劳动者素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必须重视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论述了我国劳动者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柯永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极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依然是商品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是经过多层次实现的 1、社会主义商品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商品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存在的。个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份额,必须经过多次转化,如果不考虑企业内部的分工情况,这种转化必须经过两次。即:由个人劳动先转化为企业集合劳动;再由企业集合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几个问题赵宇霞一、建立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储存在劳动者的身体之内,归劳动者个人所有。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由国家全部包揽。由于缺乏对劳动力价值的科学评价,长期以来使劳...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劳动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从原始公社崩溃以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劳动者不再为剥削者而是为自己劳动。劳动的性质改变了,工资的性质也改变了。工资本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了剥削者同被剥削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因而工资亦不再是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着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整个社会同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工作的各个工作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