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2011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讨论了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标准和路径选择问题。本文通过回顾SDR的历史,研究SDR的篮子货币组成和定值两个关键指标,分析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方法,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层面,对人民币加入SDR前后各篮子货币之间的同期联动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发现:人民币与其他四个较为成熟的国际货币之间的联动和溢出效应均较弱,但是由于人民币的入篮,各货币的主导地位和相互溢出效应发生了改变。同时,人民币加入SDR使得市场间总体信息溢出强度降低,从而使国际货币体系更加稳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人民币加入SDR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且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六年有余,其对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效应十分值得思考。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得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但鲜有文献研究国际贸易竞争力效应。其次,基于历史数据,通过货币因素分析,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通过提升货币国际地位会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再次,通过实证分析,可验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模型,测算未来2015~2055年间SDR的货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IMF官方预测、中国经济发展乐观和悲观预测三种趋势下,未来人民币在SDR的权重将会逐年增加,与欧元和美元一起承担SDR货币篮子中国际货币的核心作用。同时,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权重随着人民币加入SDR的时间点越晚而越高,等待时间越久,人民币加入SDR的事件本身将对SDR产生越大的冲击,此时人民币加入SDR是最佳窗口期。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债务的影响因素模型显示,一国对外贸易和GDP占比对国际债务占比影响较小,对储备货币占比影响较大,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均会影响二者占比。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属性主要是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来体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快速增长。人民币的投资职能处于起步阶段,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的储备职能尚处于萌芽时期,一些国家已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具有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的严重缺陷。人民币一旦国际化,中国以及和中国经贸联系密切的国家将减少美元储备的积累,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当前体系的不公平性。人民币一旦国际化,中国就将从美元储备的最大需求国转变为国际储备的供给国,并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内引入更多的竞争,从而将增进当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时间序列和对外贸易的混合数据,证实了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内外效应。内部效应分为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前者显示扩展经济规模和累积货币势能有利于人民币硬通货化;后者表明保持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有助于增强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强势货币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已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对可控、有序、逐步深入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宏观思辨。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边贸易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对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按三个发展阶段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及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认为,当前美元仍应是我国对外贸易首选结算货币,但我国应积极扩大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人民币在远洋贸易中计价结算,以降低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其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兼具以及货币职能健全的特点意味着它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推动作用。在国际货币权力论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种国际货币权力的表现,也是一种获取与行使该权力的手段。就理论可行性而言,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助于主权货币国降低持续性与过渡性调整成本,而且还可助力构建参与者身份。就现实可能性而言,美元霸权仍是数字人民币发行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障碍,但是西方频繁发起金融制裁为数字人民币重构参与者身份提供了契机。数字人民币还可以为综合霸权货币的创设提供基础,从而缓解目前美元价值波动带来的外溢效应,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多极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进出口贸易是通过美元进行交易的,人民币尚不能跻身三大主流国际货币之列。在欧债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学者们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普遍质疑,并认为这是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时机,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收益与成本问题也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货币竞争理论、货币竞争力影响因素、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现实考察、人民币竞争现状与区域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出对人民币区域化的有益启示,建议人民币区域化必须从市场维持与市场同盟相结合、重点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支付结算货币、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对货币国际化、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综述的基础上,力图从货币国际化带来的"货币锚"效应、货币国际化实现的"铸币税"功能、货币国际化的道路与金融深化、货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国际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几个方面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历程的对比,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的分析发现,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人民币和国际货币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从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促进人民币区域化、改善外部环境、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等方面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这对中国经济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都构成实质性挑战。在当前全球经济十分复杂又混乱的局面下推进全球货币体制改革,需要中国作出巨大贡献,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以解决国际金融市场一些相关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时间顺序将美元国际化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美元国际化进程进行详细介绍和评价,最后对美元国际化进行深入分析,相应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必然结果,其直接原因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单体国际货币体系和保护主义日益严重导致的全球经济的长期失衡,要通过这场金融危机来平衡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的关系。因此,建立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最重大的金融制度的变革。目前金融还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心脏,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停止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同时,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两个难得的机遇,即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全球金融中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联储持续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美元的公信力不断下降,也为世界其他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记述世界货币霸权的发展史,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过程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从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发展历程来看,货币国际化能够为本国带来一定的铸币税收入,降低本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成本,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加速本币升值、引发本国经济衰退。学习和借鉴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对于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货币国际化与非国际化选择——韩国、新加坡实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变化,储备货币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东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实践。货币国际化的实现可以带来很多好处,许多学者对如何成为国际化货币给出了理论解释。文章分析了韩国、新加坡两国对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不同态度,从而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外汇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防范外汇金融风险的对策 :营造风险管理环境 ,建立外汇监管机制 ,提高外汇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环球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许多国家开始试图寻找可以替代美元的其他储备货币。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并非每个国家的主权货币都具备成为本位货币的条件。虽然当前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有很多,但是面对金融危机时,国际社会做应当做的不是寻找美元的替代品,而是纠正导致金融危机的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