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由于征地政策不合理,农民被征地后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没有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没有做出制度性安排,造成众多农民失地又失业,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不断涌现,目前一次性补偿,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也未考虑失地农民生计远虑,更难以以土地换得必要的保障。儿童少年要就学、中青年农民要就业、老龄农民面临疾病等风险。失地农民期待中有焦虑,希冀中存担忧。失地对农民来说是“阵痛”,如缺乏保障机制却是“长痛”。如何破解征地难,妥善解决乡村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委实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失地人口“土地换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换保障”这种方案是解决失地人口安置困境的一种创新。为了帮助失地人口顺利实现身份转化,保障其失地以后以及年老以后的基本生活,政府必须为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征地过程中将农民原有的土地保障转化为社会保障成为解决失地人口保障问题的一种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体制扣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理财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理财技能,创造就业机会,使这些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本质上向"新市民"的真正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及时创办一些以失地农民创业指导、理财咨询辅导为主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让农民失地不失业为目标的短期培训咨询机构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低、失地后生活无保障、失地又失业等方面。针对失地农民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对失地农民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构建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体系,以保护失地农民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其中最焦点的问题表现为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由于土地是农民进行生产与保障生活的基础条件,因此农村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农民失地问题影响广泛,一方面致使农村农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三农”问题又是我国现阶段基本问题之一,失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制度建设的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均衡、农民用地方式不合理、问责不力等.因此,必须针对此种情况进行相关转变与解决.完善法律制度、合理分配相关利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等有效措施.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国家土地,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建立多种保护制度,确保我国的土地政策真正得到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与我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推进,造成大量失地的农民。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农民在失地之后出现了就业危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文章从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入手,阐述解决我国农民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强化就业培训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结中 《中国就业》2011,(12):60-60
广水市在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同时,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失地农民打造就业“金刚钻”,力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业。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主流观点认为,要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解决农地产权问题,应修改相关法规,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特别是农地转为非农地的使用权的转让权"(周其仁,2004).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化过程中大规模失去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并随之失去一系列重要权利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这些失地农民形成了一个游离于社会的特殊人群,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在目前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的情况下,要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农民失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村城镇化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按照首都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将在加快城区扩张、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郊区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当前,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是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以北京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土地占用和农民失地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失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先后有6.4万名农民失去了土地,其中劳动年龄内的3.8万名。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使他们失地不失业、生活有保障、致富奔小康,成为开发区工委、管委的头等大事。从2004年开始,该区每3年一个台阶,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先后利用9年的时间完成了失地村民向市民、农民向职工、农村向城市的快速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4000多万丧失土地的农民游荡城市.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 多年来,全国有近亿亩耕地被征用,造成了4000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这些因失去土地而又未得到妥善安排、公正补偿的农民,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收入,保险无份.  相似文献   

1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1984年首次批准的14个国家级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目前,辖区面积274平方公里,共6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31.6万,全区人口近一半为农民。20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随着青岛“挺进西海岸,构建青岛新的经济重心”战略决策的实施,青岛开发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项目用地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可耕种土地逐渐减少,开发区农村劳动力直接面临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实际问题。如何保证农民、渔民失地失海不失业,事关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也是摆在青岛开发区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征地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速发展和城快市化的推进,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应当是农民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的过程,而不应当造成农民失地失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因此在征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财产权与发展权,合理补偿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征地补偿政策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土地是农民生活的保障,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对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失地补偿政策的成功经验,切实对我国失地补偿政策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国家尽管给予了相应的补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目前还没有涉及农民失地后的养老、就医等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失地农民就业,使其自食其力,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而且还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就业的非农化。失地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有一部分已经进入到工作岗位,但从目前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情况看,农民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既…  相似文献   

19.
陈崎 《河北企业》2014,(4):136-136
<正>《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一书,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社会转型中一个年轻学者在拯救和繁荣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我们知道,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文化变迁。对于乡村社会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也在经历越来越强烈的现代转型。很多人说现代乡村社会是编号"9961"的"空心化"社会,青壮年农民或者离乡,或者失地,乡村文化自然也处于一种"无根"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之本,但在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征用中,企业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往往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困境。在建设新农村的大形势下,企业必须认识到农民失地问题的严重性,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