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科技保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尤其是"双创"政策的推行,市场对科技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在科技保险发展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保险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问题现象背后的主要运作障碍,构建了科技保险运作障碍的指标体系假设,进而结合科技保险三方参与者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指标体系假设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科技保险运作障碍指标体系,对科技保险运作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问卷以山东省25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对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保险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对科技风险、科技保险的认知程度、管理者受教育水平、保费补贴水平、保单保障水平、理赔满意度等定类指标与科技保险需求正相关。风险指标中的人均技术装备值、新产品研发成功率、企业资信度、顾客美誉度、新产品销售比率、市场占有率等六项指标与科技保险需求负相关,社会公众投诉率与科技保险需求正相关。经济类指标中的人均资产额、人均利润额两项指标与科技保险需求正相关,环境类指标中的产业平均利润率、R&D人员占比两项指标与科技保险需求正相关。根据分析结论,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购买科技保险需求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财政科技投入在促进国家科研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流动和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承担了关键角色,因此,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相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从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方法、DEA模型下的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以及河北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现状4个方面系统梳理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指出了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关系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相关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带来了重要的保障。结合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其中的财政税收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了使这种财政税收政策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优化农业产业化格局,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财政税收的具体内容有着必要地了解,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文章将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进行必要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保险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其经营不论是从法律建设、环境治理还是从保险主体培育、保险模式创建、财政税收扶持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该文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当前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从激励现实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国家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钱虹  高尧  杨阳  辛一 《科技和产业》2022,22(5):262-265
政府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承担搭建创新环境的角色,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比陕西省创新发展指标在全国排名的差异性指出陕西省创新发展中瓶颈所在。基于陕西省面板数据分析财政科技资源供给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明晰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省科技发展阶段需求,从建立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供给保障机制、采用多元化的精准供给模式、搭建财政科技资源供给监督评价体系3个方面提出完善陕西省财政科技资源供给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经过多个部委近一年的调研和论证,"国家科技金融战略框架"己成型,战略框架包括科技财政、科技信贷、科技证券、科技金融、科技保险、科技中介等六大方面内容,科技企业将获得金融财税系统的强大政策支持。这将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广贵 《黑河学刊》2011,(5):12-12,82
农业保险是农业经营风险分散、化解和规避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应通过"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加大国家政策支持与财政扶持"等途径,推动农业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浦东新区财政科技投入进行绩效评价.研究表明:浦东新区财政科技投入与各绩效一级指标的作用强弱依次为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科技直接产出和新产品发展;通过对二级指标作用的强弱分析,提出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主要承保低收入者可能面临的死亡或与身体相关的风险.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于有效服务"三农"、满足广大低收入农民保险保障需求、扩大保险覆盖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需求入手,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中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利用财政补贴资源实施双元创新投资,并进一步分析市场压力对财政补贴激励双元创新投资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激励效应,相对开发式创新投资,财政补贴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2)资本市场业绩预期压力的增加会显著促进财政补贴对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的激励效应;(3)当企业面临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市场业绩预期双重压力时,财政补贴对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的激励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对于引导企业合理分配财政补贴资源、减少创新投资的短视行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将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有机结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新疆70个县的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奖励资金数据,分别构造了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和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对财政奖励政策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影响效应进行了检验,然后通过农村金融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奖励政策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发放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但多个县域个体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激励效应;第二,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贷需求满足度均有明显影响,但对农村信贷资金价格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in India using the NK-DSGE framework. In terms of policy effectiveness,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is effective in reviving economic growth both from the demand side and supply side. In contrast,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is effective only from the supply side. Our findings recomm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timal policy mix in a coordinated and staggered framework for effective mitigation of ill-effects of the COVID-19, such as reviving employment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to its pre-pandemic level with minimal inflationary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是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山东省农业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利用软件SPSS16.0以相关分析法通过分析1998-2011年山东省农业财政支出和农业保险收入的数据的相关性,得出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保险呈正相关的关系。并依此为山东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指标,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了多个投入要素带动多个产出要素的时滞分析矩阵模型,研究福建省9个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投入(即:经费投入,人才投入,政府的优惠政策)分别带动科技产出(即:社会效益、能源效益、经济效益、科技直接产出)的时滞。研究表明福建省先进制造业科技产出对科技投入滞后步长最长为3。福建省科技总体投入有明显的趋利性,应该采取长期效果较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却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虽然分税制改革增强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加了民生支出,使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财力不足、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出职责;建立转移支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了地方政府财政搭便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承诺、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承诺以及中央政府财政统筹协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承诺或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承诺对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搭便车动机至关重要。虽然中央政府的财政统筹协调可以获得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承诺或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承诺相同的结果,但其具体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政策设想和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the budgetary effects of project and program financing on the behavior of recipient governments. For this purpose, we developed a simple fiscal response model.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then tested using panel data techniques for a relatively large sample of 106 aid-recipient countries spanning the period 1970–2001. With respect to public expenditu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acts of project aid and financial program aid on total expenditure are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otal expenditure, we find that project aid flow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capital expenditure while financial program aid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consumption. Turning to the revenue side we found no evidence that aid flows, project or financial program aid, ar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taxation effort. The evidence also shows that project aid flow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rade tax. JEL no. F35, H2, H5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fiscal policy in response to a large negative aggregate demand shock which may push the global economy into a liquidity trap. Fiscal policy may be an effective tool to respond to a liquidity trap, but its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effects may operate quite differently from its domestic effects. We derive the optimal cooperative fiscal response to a global liquidity trap in a two country world economy. Surprisingly, 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fiscal spending response for a partner country to a negative aggregate demand shock in a source country may be negative. If fiscal policy can be chosen under policy commitment, the optimal response involves current fiscal expansion combined with future fiscal contraction, after the liquidity trap has end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