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汇票是交易性票据,必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它的产生与商业信用紧密联系,商业信用越发达,使用商业汇票越多,票据的承兑、贴现、再贴现业务量越大,承兑、贴现、再贴现市场就越完善.商业汇票有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之分,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出票,经付款人委托其开户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  相似文献   

2.
一、西北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一)票据业务强劲增长,票据融资已成为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来源(见图一).从1999年到2003年,西北票据市场承兑业务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贴现业务更是以年均10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03年末,西北票据市场商业汇票承兑余额459.63亿元,贴现余额311.37亿元,分别比1999年末增长6.6倍和15.0倍,2003年累计承兑948.36亿元,累计贴现1600.83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6.5倍和18.6倍.同时,西北地区金融机构票据贴现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由1999年末的0.37%上升到2003年末的4.3%,2001年、2002年、2003年票据贴现当年增加额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比例分别为6.23%、8.9%和11.2%,企业短期融资票据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票据市场交易机制建设概况我国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包括票据发行承兑的一级市场和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二级市场。从概念上看,承兑是指银行或企业,作为出票人签发票据并承诺到期付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许兆龙 《西部金融》2002,(12):14-15
开展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作为调整信贷结构,降低信用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工具和改善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已日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青睐.特别是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同业之间在业务品种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竞争呈日趋加剧之势.因此,如何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票据业务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剖析国内实际业务中发生的一则出口商利用虚假单据骗取开证行已承兑汇票。并将其有效转让给第三者的贴现“融资”案例,提醒进口商严防承兑信用证的潜在风险。以尽早制定防范对策。尤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口商应该开出延期付款信用证,来取代承兑信用证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充足使得票据融资量上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票据融资的快速增长反映了银行的慎贷心理,在资金充裕和优质项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低风险、流动性较好的票据融资来扩张信贷.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票据融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向银行借款时,可采用不带息票据(本文不考虑带息票据),借款利息由银行预先按贴现率扣除,这种业务称为应付票据贴现。其实质是企业为取得银行资金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直接取得现款的借贷行为。这种借贷关系是以票据方式确定下来的。应付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贴现时,企业按规定的贴现率预付的贴现利息称为应付票据贴现折价(以下简称“贴现折价”);银行按应付票据面额扣除贴现折价后的余额付给举债企业现款。即贴现折价=票据面值&;#215;贴现率&;#215;贴现期,贴现实得金额=票据面值-贴现折价。那么如何对应付票据贴现业务进行核算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1.“应付票据贴现”法。这种方法对于贴现折价通过专设的“应付票据贴现”科目单独核算,并按举债期平均分摊,转作各期的财务费用。贴现业务实际发生时,按贴现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折价借记“应付票据贴现”科目;按票据面值贷记“应付票据”科目。“应付票据贴现”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为“应付票据”项目的减项。企业以应付票据向银行贴现时,由于应付票据的付款人就是贴现人本身,故要由企业承担付款责任。只有在票据到期如数兑现后,企业才能彻底消除这项流动负债。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票据业务模式日趋完善和票据市场逐步成熟,票据业务已经成为各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领域,财务公司一直在以其产业链背景力推票据业务。本次将金融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财务公司开展票据业务的税务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财务公司票据承兑、直贴和转贴现三种具体业务角度,分析"营改增"带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票据业务的策略调整,维持票据业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快我国发展福费廷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费廷业务是一种国际流行的贸易融资方式,它为出口商贴现已经承兑的、通常由进口方银行担保的远期票据。目前,我国福费延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很大。发展福费廷业务,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出口贸易和出口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加快优化我国出口结构、加速中资银行国际化的进程.必须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健全银行内部机制,积极采用灵活的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才能促进福费廷业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资金不足是困扰广大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矛盾之一,而通过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可以实现资金融通,不仅可以解决资金供需矛盾,而且还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主要定量分析利用票据手段对降低企业财务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我县近三年情况看,金融逐步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一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二是以解决农民卖粮难为目的,实行封闭管理,保证资金足额供应;三是以防化风险为重点,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向个人、消费流通领域倾斜,大力发放住房、个人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四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农村信用社参与货币市场融通业务,资金向多元化倾斜;五是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办贴现和承兑票据业务.  相似文献   

12.
经济欠发达地区贴现业务受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程度逐渐加大,票据市场区域特征越采越明显;在弥补了区域信贷资金投入不足的同时,贴现业务开展的不均衡性、主体机构的单一性以及发展创新的滞后性极大地限制了贴现业务的开展.本文根据辖区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反映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票据流通,发展货币市场是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取向;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使企业对票据依存度日趋增强.票据贴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商业银行要适应社会经济活动要求,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进而扩大赢利空间,必须大力发展贴现业务.但贴现业务不可避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表现形式有政策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等.针对风险环节,制定防范措施,是发展贴现业务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马军  潘静 《新智慧》2006,(3):57-57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简称《准则》)中对或有负债披露的要求已经比较明确、具体.然而笔在长期会计、审计实践中看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故有必要在此对《准则》中有关或有负债披露的规定作一详细解读。以下仅以已贴现商业承兑汇渠形成的或有负债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林斌 《新智慧》2006,(10):69-70
例1:2005年4月1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收到乙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商业汇票,票据面值为58.5万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2005年6月1日,甲公司将此票据贴现(不带追索权)给银行,银行支付48万元的贴现款。甲公司预计乙公司会退货10%,2005年9月6H乙公司退货,价税合计2.34万元,所退货物的成本为1.6万元。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的金融公司范围内实施。随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商业银行许多业务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比新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商业汇票贴现业务的会计处理,分析了商业汇票贴现利息收入确认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屡屡爆出重大案件,其风险不断增加。分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票据本身、交易背景和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银行和企业方面的原因,认为票据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票据凭证的鉴别、审核、审查工作,改进现有的查询途径和票据的印刷,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强化银行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孙燕芳 《新智慧》2006,(4):70-70
一、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中规定,附连带清偿责任的应收票据贴现应按照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应收票据贴现业务会计处理较为特殊的地方是,贴现息应视为提前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财务费用。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贷:短期借款。  相似文献   

19.
票据贴现作为一种发展速度快、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业务,不仅已成为国内各家银行抢占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收入与盈利的竞争焦点,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骗取银行资金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保理业务又称国际保付代理业务,是国际贸易中在以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方式结算货款的情况下,保理商对出口商提供的集商业信用调查与评估、应收帐款的管理与追收、贸易融资及买方信用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