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塘荷香     
正又是一年盛夏时,又到一年荷花开。那么,满塘的荷花是一夜之间绽放的吗?非也。一个池塘,荷花是每天开放一些,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又是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的?很多人认为是第15天?其实答案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荷花定律与"行百里半九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告诉我们,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尤甚。所以成功不是拼运气和聪明,而是需要不断坚持,不断积累,不断沉淀才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过分强调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低效率、产能过剩等等,特别是会因此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从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所谓青蛙现象,就是如果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升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中要注意经济增长质量 多年来,我国一直维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我们关心的主要也是增长的速度,而对于增长的质量却关心不够。盲目求“热”、求“快”就是一个例证。“热、快”的本质就是偏重速度而忽视了增长的质量。所谓经济增长质量,简单讲,就是在经济增长中,有多少是实质性的增长,有多少是新创造的财富,今天的增长能不能维持今后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超出了我们固有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 青蛙与毛毛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在他的旷世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来。但如果把青蛙放到温水中,再慢慢加热,它将呆着不动,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水温慢慢升高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直到被煮熟。如果把逐渐加温的水比作不断变化的市场,把青蛙比作是企业,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遭受到与青蛙相同的命运。20年前名列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今天已经有1/3销声匿迹了。由此,彼得·圣吉认为最成功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许多经济学家估计经济衰退可能持续到2010年,失业率也将超过10%。如果经济危机不再进一步加剧,那就应该有些早期信号显示信用危机的结束,以恢复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信心。在某些领域,一些最易于被关注到的信号为我们显示了经济已经触底并开始回温。第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近三个月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一直处在持平状态。即使该指数继续下降投资者也能够接受两到三个季度的不良业绩。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  相似文献   

8.
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范例":把一只青蛙放入沸水中,它会立即跳出;如果置入冷水中慢慢加温,青蛙因逐步适应了环境而被煮死。多年来人们将此"范例"抽象为"温水效应",以此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日前,我看到一份资料,有人找来若干青蛙进行试验,发现当温度超过40摄氏度并不断升高时,青蛙以"助游"方式一跃而起,逃脱了被煮死的厄运。一个流传多年、业已被公认的"温水效应"就这么简单地被推翻了。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我与友人合作创办了乐清求精开关厂,是一个不起眼的年产值仅1万元的作坊小厂.十年后创造了日均增长2万元的速度,发展到现在拥有1000余职工、年产值近2亿元、销售额超1亿元.创汇近300万美元的现代企业集团.我们正泰超常规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了党的改革开放之天时,占据了柳市电器市场之地利,凭借了公司领导一班人的亲和.我们白手起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争创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经过十载寒暑的创业,终于使正泰成为柳市一  相似文献   

10.
在扩大内需上,我们应当坚持两个原则,一个就是稳增长一定要和调结构、转方式紧密结合。第二就是稳增长要和惠民生、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两点,稳增长的任务就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000亿之后     
王石 《中国企业家》2007,(10):62-62
按照万科2004年规划,连续10年年增长30%之后,2014年万科销售额将达到1093亿。实际情况是什么呢?预计今年400亿没有什么悬念,2010年就能达到1000亿。1000亿的目标提前四年就达到,我们对此没有做好准备。市场空间没有问题,问题是用什么手段运营。如果你的手段不是一种现代化的、合理的、适合规模生产的,那就是灾难。  相似文献   

12.
有名人来华,带动北京的堵车指数大涨。第一天有朋友从东直门打车到国贸,堵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就有谣言说,该名人被亲自堵在二环上,动弹不得。然后就有朋友说,堵车指数同时还代表经济繁荣指数,堵在二环上是我们特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要让人家看一看中国北京的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蒋卫东 《企业经济》2001,(12):151-155
朱Rong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十五”期间我国将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发展速度(预期经济年增长7%左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可望从现在的世界第七跻身世界五强),这是迈向新世纪之初,我国政府代表全国各民族人民向全世界的庄严宣誓,也是通过努力完成可以达到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中央政府提出了包括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措施。围绕所有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我们从事经济金融工作的人员应当很好研讨和实施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角度,就“十五”期间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拓展信贷消费,助推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制约因素和策略选择作些肤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看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的姚永玲博士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隆国强博士在中央电视台第9套节目(英语)纵论世界经济,隆先生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整个节目的结束语,给我印象深刻,当主持人问:中国经济在2002年能达到7%的增长吗?隆国强回答说:这要看中国政府的意愿,如果中国政府想要达到7%,那就能够达到,但问题是,中国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最近30年来取得的进步可从三方面说明:第一是中国经济以每年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第三是减贫取得的成效。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3.5亿,人类发展指数也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需要主导产业的拉动,汽下产业在我国新一轮产业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汽车消费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即将步入汽车消费的黄金时代,迎来汽车进入家庭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也将为我国未来10年多的经济增长搭建起一个产业平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超过人们原先的预期。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如何?经过分析和计量预测,我们的结论是: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将是高位粘性增长。所谓高位,就是GDP增长在10%的高水平上;所谓“粘性”,就是说这种高位增长既不会有大的再增长,也不会有大的再下降,而是一种波动较小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及减贫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相似文献   

19.
地处鲁中腹地的新矿集团鄂庄煤矿,由于安全生产五千天而闻名于全国,成为全煤行业安全生产的标杆。然而,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他的发展速度之快更让人感到惊喜,用他们自己话来总结,那就是:三大产业链、四年十五亿、产值增长30倍、创建和谐新鄂煤。是啊,36个月建成9个非煤项目,非煤产值四年增长了30倍,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又怎能不令人惊喜、令人折服呢?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有如此的成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追寻。  相似文献   

20.
魏杰 《中外企业家》2009,(11):16-27
前一段时间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足我们2010年的任务是不是和2009年一样要继续保经济增长,2009年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保经济增长,那么2010年是不是继续要保经济增长,如果要继续保经济增长要不要延续2009年的做法,这些做法存2010年要不要根据新的情况作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