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义乌是全国最大的仿真饰品集散地之一。依托义乌市场的优势,近几年义乌仿真饰品出口业务增长迅猛。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义乌地区仿真饰品出口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本文从检验检疫工作角度出发,介绍了义乌仿真饰品出口的现状,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义乌仿真饰品行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描述义乌仿真饰品行业当前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仿真饰品行业面临国外通报和技术壁垒的困境以及受通报企业的所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政府职能监管中的难点,在分析义乌仿真饰品行业现状的过程中,着重提出了质检总局、当地检验检疫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仿真饰品是指采用一般金属,合金或者高分子化学材料,以特殊的工艺生产的外形酷似贵金属(如黄金,铂金等)制作的首饰饰品。仿真饰品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种类繁多,主要有:项链,手链,耳环,戒指,胸花,胸针,发圈,脚圈,钮扣,丝巾扣,皮带扣,发夹等,制作仿真饰品的原辅材料有各类合金,铜,压克力,玻璃,木头,石头,皮,织物、塑料和涂料等。2011年1月仿真饰品已列入了国家质检总局法检目录。 相似文献
4.
5.
饰品是从珠宝首饰、工艺礼品行业中分离出来快速形成的新兴产业。由于饰品品种繁多,材料各异,生产中创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被运用,加上许多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出口报关时饰品归类错误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归类准确性,让饰品得以顺利出口,通过两则实例对饰品归类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准确归类的技巧和要点,以期给相关企业从业及人员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案件摘要:2005年早期,亚洲公司CONA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专业的国际测试及认证合作伙伴,以协助其达到RoHS标准要求。今天,CONA公司已具备了有效的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系统。案情简介:新型电器与电子设备数量的日渐增多,导致废弃物品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于许多产品都包含有害化学物质,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和处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欧盟发布的三指令,尤其是在2006年发布的WEEE与RoHS两指令,更是给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8.
离子色谱法以其采样简便、测定快速、定量准确等优势,在烟草相关检测方面已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离子色谱的发展概况,总结了离子色谱在烟草有害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提起韩国三星集团,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但实际上,三星集团也是中国大蒜、大葱、鱼类等初级农产品的进口商。三星集团每年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金额大约在700万~800万美元左右。三星EVERLAND青岛办事处采购经理贾鹏对记者这样说。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的特点及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新技术,并对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分析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食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食品中违禁物质和有害添加剂的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蜂蜜内部营养成分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调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蜜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饮食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及活性功能。本文主要从蜂蜜的主要营养成分、含有的有毒害物质以及蜂蜜所含物质的相关调查分析3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16.
探讨如何应用当前的检测标准为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质谱技术,检测其铝含量,同时比较在不同酸消解体系中对铝含量的测定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的硝酸体系无法彻底分解样品,必须添加一定量的氢氟酸才能对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作出准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因素的分析和量化,评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铬的不确定度。[方法]调节仪器最佳测定条件,测定铬标准工作溶液系列并依据工作软件自动建立工作曲线和数学模型;连续测量10次水样,根据标准曲线获得未知样品铬浓度;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铬的误差性质和来源,确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计算水样中铬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95=0.016mg/L(Veff=20)。[结论]根据分析仪器的测定数据输出方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直观简明,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20.
在流通领域的食品产品检验中,豆浆是一种常见产品,对于该产品的归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该产品所涉及的国家相关标准有多个,但对于其应该属于哪个类别,有的没有明确界定,有的界定与其他标准不尽一致。而且这些标准一般涉及的是生产企业,对于流通领域是否参照执行都没有明示,这样导致豆浆产品的归类不明确。一般检验添加剂时,归类不同使得相应的允许添加限量不同,甚至完全不同,从而影响豆浆产品是否合格的判定不一致。基于此,对各个标准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归类,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合理的判定原则,确保流通领域中豆浆产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