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如何发挥区域内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整个经济区健康发展,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旅游资源要素、旅游需求潜力、旅游产业竞争、旅游支持产业、机会、政府政策这六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资源、交通、客源市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旅游发展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在形象设计、产品结构、广告宣传等方面加强旅游营销,更好地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晓明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45-147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高位推进,以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旅游符合其产业遴选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旅游旗舰集团;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落实旅游“二次创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尤琳 《老区建设》2011,(18):30-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包括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相对于一般知识产权,具有权利主体的集体性、时间上的延续性、较强的地域性等特性。由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能够促进所在地经济的发展,并有利于传统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保护应当采取合同法保护模式、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并通过专门法在某些规则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资源环境审计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越来越重视。文章通过长期的调研,主要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区域意义、国家意义和世界意义。统战人才具有经济上和智慧上的巨大资源,有能力和实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重大贡献。要发挥统战工作的作用,创新统战工作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统战工作在优化地方开发区企业管理层、研发和制造特色水产品、提升生态旅游质量和品位、强化鄱阳湖区域规划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特色资源商标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推动江西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为全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了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本文通过考察和调研该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找出其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商标品牌潜在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商标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秋敏  袁林 《特区经济》2011,(7):142-14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规划建设以来,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旅游合作意识淡薄、配套设施滞后、高级旅游人才缺乏、生态环境薄弱等诸多问题。结合环鄱阳湖旅游开发现状,应该从合作观念、资源整合、联合营销等方面深入持续走合作道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该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用生态、文化优势带动商贸旅游,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生态经济区建设。福建可以借助郑成功这个两岸共同的精神文化纽带,推动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推动经贸合作,加强产业对接,把福建建成山海合作、两岸交流的先行区、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前沿。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熊亚丹 《特区经济》2011,(9):146-14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体化演进推动旅游产业在区域内不断集聚。环鄱区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密集带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与旅游企业发展水平现状,针对旅游产业密集带构建中存在的缺乏整体旅游规划、旅游内部发展不平衡与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问题,提出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范围覆盖了全省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的经济总量。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2010年11月19-21日江西省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水兰 《特区经济》2011,(1):206-207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本文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低碳旅游发展应着力实现政策理念“生态化”、企业管理“足迹化”、社会参与“普遍化”。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2,(16):1-1
生态文明观已成为国际间的共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对原本融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形态中的生态观念,应当加以传承并升华,使之成为生态观念的自觉。生态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根本,脱离或是偏离这一根本的建设都会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是要把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效益,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夺取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文章首先分析了鄱阻湖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鄱阳湖经济区实际,提出产业生态化的选择和空间布局,即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和旅游业的生态化。为了实现生态化继而从产业规划制定、法律法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税收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生态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