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央银行不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及发行巨额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手段控制流动性过剩,但效果并不显著。应转变思路,引导资金合理分流,努力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4.
中国央行7月6日晚突然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年度第六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利率调整具有首次活期降息、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等加息的突出特点,这些必然对我国经济发展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中也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势作出相应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7月6日决定,自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在CPI不断走高、负利率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这一次加息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动性过剩分析资本证券的替代效应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股市火爆,债券牛市,房地产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六个月来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据市场资金流动的主体走向,结合上年度物价指数对比情况可一窥我国当前资本证券市场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替代效应反映.资本证券市场资金非理性流动必然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均衡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金理性流向将成为探究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加强金融安全,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鑫 《现代经济》2008,(4):92-93
随着2007年消费物价指数(CPI)不断创历史新高,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为抑制经济过热带来的消极影响,2007年12月26日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利率,这是本年度央行第六次上调利率。上调利率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是央行惯用的"法宝"。本文将利用"四象限"模型对利率的调整如何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前瞻 2010年11月19日下午6点,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挂出消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调整距央行在11月10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仅9天,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的历史新高,被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民生六家银行将达到18.5%,皆为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这次加息,也标志着我国将更加依靠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央银行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先后出台了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发行央行票据、控制信贷规模等宏观调控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控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制度创新促进银行资本结构多样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认为调整存款准备金、调整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还有见效的空间.为了抑制流动性,应合理搭配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完善和创新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以来,央行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经济过热的问题,已连续七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情况,着重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客观地分析出我国在短期内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阐释了该货币政策在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很重要环节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其传导作用是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带来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这就要求从疏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强资源分配的引导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流动性供应的管理,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这是继今年3月份以来,央行第五次降息、降准。调贷款基准利率主要是为了加大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是通过降准释放部分存款准备金,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导致物价和资产价格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日渐加剧,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收缩流动性,此时央行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最佳的货币政策切入点,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简要分析了其调整的效果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4月5日宣布将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于2007年4月16日起开始执行。这是央行继2006年7月份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10.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从而减少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浅析加息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加息以来,频频启动紧缩政策,2006年8月19日再一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重大金融政策会影响到与百姓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储蓄、消费及股票市场,对此百姓应采取相应对策以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19.
外汇占款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等理论层面入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外汇占款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基于对当前央行所经常采取的一系列对冲政策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了解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对银行体系流行性的影响程度,我们对晋中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晋中市地方法人机构不存在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的频频上调对其影响甚微,建议央行采取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