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姚林  李冰 《中国广告》2004,(4):26-28
自从我国实行每周双休日制度后,一年的假日已达114天。春节、"五一"、"十一",每年三个长假所诱发出的强大消费力让"假日经济"成为了一个高频次出现的词汇。消费者在假日休闲放松,购物玩乐,形成了集中的假日消费,从而为商家带来难得的假日商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假日经济效应"已经十分明显。那么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广告市场受这种"假日经济效应"的影响如何呢?本文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对全国1000多种报纸和期刊的广告监测数据,对报刊广告投放的"假日经济效应"做一个全面的透视。  相似文献   

2.
《成功营销》2010,(2):131-131
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轨迹,除了8小时睡觉,其他时间都会有不同的媒体接触。如何将消费者的生活轨迹与网络营销联系在一起,如何让资讯更有效地到达消费者的面前?第一,兴趣定向,根据受众浏览习惯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广告。  相似文献   

3.
春节、国庆,一年两个长假所诱发出的巨大消费让"假日经济"成为了一个高频度出现的词汇.政府靠假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商家视假日为难得商机;消费者则趁假日休闲放松,购物玩乐……今年"十一",假日巨大的经济价值再一次被集中显露,"假日经济"一时间成为大小媒体追捧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许多大公司来到中国成立分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生产了标有国际品牌的优质产品.国内生活水平提高使消费者热衷于购买国际品牌的产品,中国的市场逐渐被国际品牌占领.因为国际品牌的商品具有消费者认同的"质感".这种"质感"是将企业诚信、品质、服务、广告完美的结合成为一体,这样的商品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而本土品牌的消费者大量流失使本土企业危机重重,要想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接轨就需要品牌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承诺,大大的承诺,是广告中的灵魂"。这是美国一位著名博士——塞缪·约翰逊的一句名言。亚太国际假日洒店总裁在广告中坦言:"承诺——很多人轻诺寡信,但我却一诺千金……若我们不能遵守承诺,那天晚上您将可以免费住宿"。广告真实性的唯一要素恐怕就是承谱二字承诺是广告的灵魂,亦是广告创意的原点。承诺是消费者决策购买的理由,亦是企业营销策略的基点。广告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利益,承诺必须表达某种可见的利益点,明确的利益承诺,是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的感性诉求广告研究还较单一,特别是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角度进行的研究甚少。以当前广告界热点探讨的"中国元素"为切入点,突出中国感性诉求广告的发展须与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中国元素"精神层消费心理特征相结合,这将为感性诉求广告的研究开辟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时下的广告中,环保、健康主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人们开始更多地考虑其生产地、生产过程是否环保,能否保证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健康.2000年.养生堂也正是以环保为主题挑起了一次最引人注目的广告事件.而中国大陆的纯净水企业也正是对"农夫山泉"的"天然水"和"污染"的说法极为恼火,开展了一次被媒体称为"屠农大战"的针锋相对的广告、新闻战。其实,这一事件只是众多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广告中的一次.环保、生态、与个人的健康发展早已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之一了。我们知道,广告正是将所推销产品的特性概括成为产品概念,希望接触广告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认可。所谓产品概念,是指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所具备的能满足功能性、社会性、心理  相似文献   

8.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消费者".自从有了这个名字,我们也就开始了为"维权"而奔波.我们渴望健康安全地消费,期待明明白白地消费,企盼有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今天,中国消费者所追求的是"绿色生活"、"健康生活"、"品质生活",中国人的家庭消费、信息消费、假日消费、奢侈消费和健康观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这种变化同时也将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差距迅速拉大.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目前,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开始变得相对宽阔.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较低,对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还未消除,但还是认为当前是花钱的好时机.那么,消费者的钱往哪里"扔"呢? 假日消费.目前,一年的公休假日已达114天,几乎占全年天数的三分之一.近来政府又提出"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服务性消费".节假目的增加,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休闲度假这一文化消费方式,节日出游、假日娱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  相似文献   

10.
承蒙《中国广告》杂志邀请,要我谈谈创意之道。我一直很赞同作家钟阿城所说:"道变了,德就跟着改变。"广告是不同艺术的一种商业创作,以专业一点的话说,是经济活动和消费者接触沟通的一环,市场是分分秒秒在变化的,通俗一点来说,世道无常,自然消费者衡量的标准也就经常在转变。我的创意来源就是观察人心与人性,了解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是他们现在最想要、最能接受的。如果消费者看了广告后多数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2009的春天显得并不温暖。GDP降到一位数的增长幅度,随之而来的收入减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经济压力的增加。媒体的过度报道和社会舆论造成很多消费者对企业的"大规模裁员"、"降薪"的不确定的忧虑,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这些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无形中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消费者行为是企业广告战略、战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若想在金融危机期间,发挥广告的功效,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广告讯息与表现策略必须随消费者而动。本文从消费者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期间广告讯息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告》2004,(1):200-204
本月观点: 几天前,"亚太广告节"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广告界乃至非广告界大大小小的人士的目光,"创意"成为会场上最绚烂的主题。不少人都认为,中国的创意与世界的距离很大,其实不然。虽然画面不如广告大作那般精致,元素不比得奖作品来得单纯,但我们却决不能扼杀这些中国广告的萌芽。毕竟,创意在中国广告世界中,仍属于完全的奢侈品。在我们的策略还未到达之前,任何创意都是徒劳。在本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如何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是真正让消费者接受,认同并能形成互动的广告。不要忘记,一切的工作都只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邵隆图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交通、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消费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行为方式之一,而广告成了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广告影响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促进消费者行为、改变消费观念三方面对商业广告如何影响消费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应《中国广告》盛情之邀希望能谈谈"创意故事",思考再三,决定将自己近年成功执行的案例"KIRIN麒麟争霸战",怎样从上市到成为进口啤酒NO.1领导地位,中间引发消费者的热情回响,甚至成为全台湾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现将4年的广告活动操作实例推介给大家,也希望藉此和所有热爱广告的朋友一起探讨与分享。  相似文献   

15.
花家明 《商场现代化》2007,(29):304-305
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广告进入了全球化传播时代。在中国大陆出现的问题洋广告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用"国际品牌,本土传播"的传播模式来进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就能突破文化隔绝之屏障,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并不一定会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文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表层文化的趋同化与深层文化的多元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孙振兴 《中国市场》2012,(18):14-15
广告业极大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在进行广告说服消费者时,应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来诉求。本文从中国人特有的"面子心理"、"从众心理"、"推崇权威心理"、"爱占便宜心理"、"缺乏安全感心理"、"炫耀攀比心理"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此来提供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广告诉求探索,从而指导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告导报》2007,(10):98-100
被称作“中国经济晴雨表”、“品牌奥运会”的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已经成为中国广告界和企业界的年度盛会,十几年来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人的消费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广告语不仅能很好的传播广告信息,而且有利于通过耳熏目染的作用来解除消费者的戒备心理,调动消费者购买欲,促成实际的经济消费。这就需要努力提高广告语的说服性及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论广告创意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商业社会中,广告充斥着每个角落,我们每天接触大量的广告,这些广告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表现独特、新意恰人,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广告怎样才能吸引消费者,成为广告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只有新奇特的创意,才能让广告有好的诉求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也许比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广告市场都更能接受智慧的支配作用。任何一个人即使是过路人也能体会到智慧渗入广告操作的作用较之世界任何其它地方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产生于一整套关于中国事物的概括如人们对大量的广告信息常是无异议的.但却不能领会广告中的奥妙内含、想象和比喻。或者就认为他们喜欢名人效应或者喜欢广告反映出一种具有魅力的.让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上述的概括总的来说似乎过于傲慢或是错误的。中国的消费者与世界其他市场消费者并无明显不同。按《中国广告精英》所载.李奥贝纳广告公司调研报告说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与其他地方大体相同,这项调研既是定量的,也是定性的。即在中国五个主要城市中各采访400个人.更在四个城市中调查了解11个关注群体.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谜团都能很容易地被揭穿。消费者自发地提到看过而喜欢的广告中绝大多数是跨国公司的品牌,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